第二版:综合新闻总第4725期 >2025-02-06编印

新春走基层
商酒务镇—— “打春牛” 添年味
刊发日期:2025-02-06 作者:  语音阅读:

2-06-01.jpg

  2月3日,乙巳年正月初六,立春。在商酒务镇赵官营村稷祖庙前,一场热闹的“打春牛”民俗活动在这里举行。既预示着春耕生产的开始,也为新春佳节增添了年味。

  该村稷祖庙建于明代,现存庙房3间,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庙供奉农耕始祖、五谷之神后稷。相传后稷为周始祖,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姬姓,名弃,被尊为稷王(也称作稷神)、农神、耕神、谷神。《诗经·大雅·生民》描述后稷是其母姜嫄踏着上帝脚印生出来的,后被唐尧提携为相。

  赵官营村80多岁的老太太张金枝说,春节前,他们就筹划“打春牛”的事情。准备了秫秆(高粱秆)、麻纰、布头、泥块等制作“春牛”的原材料,又安排了铜器、秧歌、经担舞、扇子舞、腰鼓队等,以在立春时热热闹闹地“打春牛”。

  由于今年立春恰逢正月初六,为乙巳年春节增添了年味。载着春牛的平板车在彩旗、横幅以及铜器队、秧歌队、经担舞表演队、扇子舞表演队的簇拥下,组成喜庆的队伍,穿梭在村中街道上,吸引得村中男女老少纷纷围观。

  “第一鞭:鞭打春牛头,米面满仓缸满油;第二鞭:鞭打春牛背,家业兴旺人富贵;第三鞭:鞭打春牛尾,日进斗金赛春水……”随着主持人的口令,一位村民手拿牛鞭,朝牛的不同部位打去。随之,其他村民用木锨、扬杈、扫帚等传统农具砸向牛身,“春牛”身上的土块纷纷掉落下来,人们争相抢去,撒向自家的田地,以求年年丰收。

  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杨淑祯等到现场观摩。        (郭敬伟 文/王菁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