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艺·副刊总第4727期 >2025-02-10编印

闲话喝酒
刊发日期:2025-02-10 作者:  语音阅读:

  祥龙摆尾辞岁去,灵蛇昂首迎春来。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酒几乎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餐桌上如果少了它,年味好像平淡了许多。

  我国饮酒的历史十分久远。酒的发明者,有说是仪狄,有说是杜康。仪狄是夏朝人,杜康是周朝人,二人相距甚远。可能是酿酒的原料不同,工艺方法不同,所以仪狄的酒未必是杜康的酒。相传,大禹喝了仪狄造的酒,睡了三天三夜,醒来认为喝酒误事就赶走了仪狄,并且禁止饮酒。《尚书》有“酒诰”之篇,其中写有“祀兹酒”(意思是停止这样的喝酒)、“无彝酒”(勿常饮酒)。而商代殷纣王在鹿台造肉林酒海,天天酩酊大醉,不理朝政,弄得天怒人怨亡了国。有记载的是汉代设有酒榷,以后各代沿袭,都是课税以裕国帑并没有禁止造酒。儒家创始人孔子也爱饮酒,《论衡》有记“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觚是古代盛酒的器具)”。孔子是喝酒的典范,称为“饮中君子”。

  《礼记》说到“礼之初,始于饮食”,古代人讲究礼节就是从喝酒吃饭开始的。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是个爱喝酒的名士,醉酒的故事很多,现在有个酒厂生产的酒就叫“刘伶醉”。大诗人陶渊明爱饮酒,写喝酒的诗句也很多:“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等等。诗仙李白爱喝酒。杜甫有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下船,自言臣是酒中仙。”李白自己的诗篇中也多涉及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因酒而产生的艺术也不少,有的书画家喝了酒才能挥毫疾书,笔走龙蛇。我亲见登封的一个国家级书法家,在墨中添加白酒后书写,颇有神韵。就连武术中也有醉拳、醉剑、醉棍等。

  小时候,村里很少有人会喝酒,家里来了客人,满村找不到会喝酒陪客的。那时候的酒度数高,大概是60多度,用火柴一点就着。手脚扭伤了,在搪瓷盆里倒上半瓶酒,点着了用酒洗,洗着酒燃烧着,手上脚上和盆里都是蓝色的火苗,颇有效果。一桌七八个成年人,两瓶宝丰大曲酒,七个黄色的小酒盅,划拳行令、猜宝押点,喝了大半夜,醉倒个人是常有的事。有的人喝醉了呕吐不止,有的人喝醉了倒头大睡,有的人喝醉了胡搅蛮缠不回家,让主家束手无策,哭笑不得。

  酒场上喝酒人有三部曲:开始时花言巧语,中间是胡言乱语,最后是不言不语。酒实实在在是很奇妙,几杯落肚之后,人会觉得飘飘然、醺醺然。平时道貌岸然的人,也会展现笑脸;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会谈笑风生。有时还会丑态百出。

  男人喝酒一般是划拳猜枚为主,喊法很多,什么“宝不伸呀、一心敬你、哥俩好、三桃园、四季发财、五谷丰登、六六大顺、七巧关、八大仙、九常有、十来年呀”,拉着腔调,像唱戏一样,很有意思,我小时候很爱听。

  喝酒也是因人而异,有的人酒量真是大,四五个人陪不住他一个人,俗称“公斤不倒”;有的人一杯酒下肚就脸红脖子粗,再也不敢喝了。我们村一个姓党的爱喝酒,远近几个村出了名的能喝,但逢酒必醉,醉了随地倒头就睡。离家近,熟人看见了常常照护着把他送回家;离家远了,生人把他身上的钱包、香烟掏走是常有的事儿。最可笑的是村上一村民晚上喝醉,走到一家门口坐地不起,这家门口拴了一条狗,狗叫一声,他就大声回应一句“五魁首”,狗吓得再叫一声,他就又回应一声,就这样热闹了大半夜。天亮了,酒也醒了,这时候他才知道对面是一条狗,气得大骂:“夜黑和你龟孙猜了一夜枚!”

  正规场合敬酒礼仪居多,尊贵的客人坐主位,两边按次序就座。陪客的先由主家端酒,一般是自己喝四杯,给每个客人敬两杯,喝六杯就敬三杯,也有喝六杯敬四杯的,合起来美其名曰“十全十美”。据说,某局一个副局长非常爱喝酒、量也大,天天喝酒,早上方便面配白酒,中午喝、晚上还喝,喝不美儿还要串几个酒场。某乡镇政府有一普通干部酒量也很大,政府来客经常让他陪酒,不但陪得好,而且说话也甜,后来因此被破格提拔为副镇长。一时传为“美谈”。

  我第一次喝酒也是醉酒的经历是在小学四年级。那天邻居家娶媳妇办喜事,中午下学和几个小伙伴去吃桌。结果邻桌一个成年人怂恿着我们喝酒,还用激将法让我们比着喝。一杯酒喝下去,我感觉像一团火焰流淌过喉咙和肠胃,辣出两眼泪,只想往外吐又吐不出,难受极了。可是架不住劝啊,一会儿喝了四五盅就都醉了,躺在旁边的架子车上睡了半天,下午也没去上学。第二天还让老师狠狠批了一顿,真是丢人大了。

  上初中时接触到小香槟和啤酒,尝试着少喝一点。到高中时,父亲的同事朋友来家里玩,我也陪着喝一二两,渐渐地学会了猜枚、划拳。猜枚有“花枚”和“定枚”之分:花枚就是可以喊0——10这十一个数,定枚只能喊两个数或者一个数,像六零枚、一七枚、二八枚、三九枚、四十枚;也有喊五五枚的,俗称老五魁,戏称孬枚。参加工作后喝酒的机会就更多了,人来客去,人情往来,请客聚餐都少不了喝酒。怎奈有多年的胃病,酒量不见提升,喝不了半斤酒就醉了。因此每次喝酒多是把握着量,尽量不喝高,但喝醉的次数也不少。近年来,喝酒出事的也不少,特别是醉驾入刑后,酒席上劝酒的人更少了,能喝酒的喝两杯,不能喝酒就不喝,劝酒的少了,酒席之上也文明多了。

  对酒我没有深入的研究,但知道白酒有清香、浓香、酱香、兼香等香型。河南是白酒大省,几乎县县有酒厂,有的村就有好几家酒坊,如我们石桥镇邢庄村就有十几家酒坊,可谓是有名的酒乡。酒多喝的人就多,酒量也就有高有低。江湖传言:“全国喝酒属河南,河南还看平顶山,平顶山市数宝丰,宝丰之后是泗县。”我们县生产的白酒——宝丰酒是中国名酒。宝丰酒是纯粮酿造,以高粱、荞麦、豌豆为主。刚出来的热糟子,大老远就能闻到那醉人的酒香。很多外地人进县城都能闻到酒味,临走非捎带一件宝丰大曲方不虚此行。

  上世纪七十年代,加拿大总理访华来到洛阳,接待宴会上周恩来总理就提议喝宝丰大曲。这也是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八十年代,宝丰酒被评为中国十大名酒之一,和张弓酒、林河大曲并称“张宝林”,在河南民间很有声誉。近年来,贵州酒、四川酒异军突起,汾酒如日中天,对全国白酒市场的冲击很大,很多县的酒厂纷纷倒闭。好在宝丰酒近年来不断创新,从装潢到质量都有很大提升,保持着豫酒的领军地位,和仰韶酒坚守着河南白酒市场的半壁江山。

  酒语悠扬,韵味绵长。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人生的长河里,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文化的传承,其精髓是礼与情的精神共鸣,是我国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酒是文化,酒是社交。酒虽好,但要有度:喝酒有量,做事有度;人生如酒,满而溢杯。

(赵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