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书会特刊总第4730期 >2025-02-13编印

朱宗义: 三十年坚守 用余热传承河南坠子艺术
刊发日期:2025-02-13 作者:  语音阅读:

  2月10日,马街书会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支由肖旗乡二十余人组成的艺人团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表演的河南坠子韵味悠长,曲调婉转动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这坠子唱的真好!曲胡,剪板配合的也好!”一位专程从新乡市原阳县前来赶会的王大爷说道。

  令人敬佩的是,这些艺人都是同一位老师的学生,而他们的老师——朱宗义,一位从文化馆退休后默默奉献的老艺术人,正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传统文化的根脉。

  据了解,朱宗义1981年考上我县戏曲学院,专修河南坠子,经历了在县曲艺队十年后,便在文化馆开设公益课堂传承河南坠子。退休后,他扎根肖旗乡韩店村无偿教授河南坠子,至今已经三十年了。朱宗义每周有四天都会安排课程,风雨无阻,悉心指导班级里二三十名学生。今年的马街书会上,有近五十名艺人都是朱宗义的学生,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为观众献上了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

  “朱老师的坠子唱腔优美,表演生动,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韩店村的台女士已经坚持学习河南坠子四年,每年都会参加马街书会。她一边打着简板一边说道:“朱老师不仅河南坠子唱得好,他的坠胡、笙演奏得也很好,能跟着老师学习,真是我们的福气!”

  提到教学的缘由,朱宗义表示,自己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几十年的公益教学已成习惯,心里始终放不下河南坠子这门艺术。选择教学,一方面是看到学生们对艺术充满热爱和进步特别高兴,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为河南坠子尽一份力,助力它传承下去。

  “只要我还有能力,我就会一直教下去,让这门艺术生生不息。”临别,朱宗义笑着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任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