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艺·副刊总第4737期 >2025-02-24编印

礼 让
刊发日期:2025-02-24 作者:  语音阅读:

4版2-24-1.jpg

  以前我开车时,觉得“不妨碍行人”就好,虽减速但还继续滑行。直到有一次我崴了脚,开不了车,在一个路口过斑马线的事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那次我跟在匆匆过马路的行人后面,小心翼翼挪动着脚步,很快其他人过了马路,而我还未走到一半。这时缓缓驶来一辆公交车,我止步、转身、挥手,意欲让公交车先过。但出乎意料的是:公交车在我面前停了下来,车上的驾驶员礼貌地摆手,坚持让我先过去,我不停点头感谢,一瘸一拐缓慢走过了斑马线。公交车和后面的车辆愣是等了我好几分钟。

  文明并非单向,生活中行人与司机的身份也并非固定,无论是谁,都会走上斑马线。斑马线上,我以行人身份,收获了意外的温暖和感悟。

  我的邻居李姐最喜欢发朋友圈,她发得最多的也是斑马线上的照片,一台礼让行人的小车,一个向礼让车司机敬礼的行人,还有她戴着“志愿者”红袖章协助交警维护人行道秩序的身影,都被一一摄入镜头,晒在朋友圈上。上面还不忘附几句话,什么“礼让斑马线从我做起”,什么“敬上一个礼、靓丽一条路、温暖一座城”,还有“礼让是对生命的尊重”等等。李姐之所以这么专注斑马线,是因为早些年她丈夫过斑马线被汽车撞伤,她不想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斑马线上,我感受到了尊重的意义,也带动了我参与到文明交通中来。此后我开车时,只要前方有行人经过斑马线,我都会默契地减速、停车,等待行人安全通过后再缓慢驶离。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无数滴水就能汇成爱的浪潮。在斑马线上,我看到了众多司机与行人之间双向奔赴的温暖。

  斑马线上,人车通行有序,各行其道,相互谦让。简单的行为,就像一股股清泉,洗涤心灵,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与温情。                (石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