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以来,我县出现一次大范围的雨雪降温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县处于返青期麦田的水分需求,但是也极易因低温春冻的发生而造成小麦的减产损失。为此,就如何做好雨雪过后的麦田管理工作,笔者昨日采访了县农科所农技专家。农技专家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要尽快深入田间,仔细检查小麦的受冻状况,及早做好补救措施。
一要密切关注麦田苗情,掌握冻害情况。可以通过观察小麦叶片的颜色、形态以及幼穗的发育情况来判断受冻程度。一般来说,如果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逐渐干枯,这可能就是受冻的表现。对于幼穗,要剥开叶鞘查看其是否变色、受损。
二要根据受冻程度,及早合理追肥。对于受冻较轻的麦田,可以每亩追施5-8公斤的尿素,以促进麦苗分蘖和幼穗分化;而对于受冻较重的麦田,施肥量可适当增加至每亩8-10公斤尿素,并配合每亩施用磷酸二氢钾50克进行叶面喷施,增强其抗逆性,促进春季小麦生长发育,提高春季分蘖成穗率,确保亩穗数。一般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三要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小麦的生长,增强其抗寒能力,促进受冻小麦的恢复。可选用芸苔素内酯、复硝酚钠等,稀释后进行叶面喷施。一般在倒春寒过后3-5天内喷施效果较好。
四要加强病虫害防治。雨雪低温天气对于小麦植株的抗逆性会下降,随着气温回升后,土壤和田间湿度增大,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等根部病害容易发生,以及遭受蚜虫、红蜘蛛等虫害的侵袭。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调查和防治。对于纹枯病,每亩用3%井冈霉素水剂50-10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白粉病可选用三唑酮等药剂,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50克,兑水30公斤喷雾;蚜虫则可以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 (王功庆 王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