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和农作物相伴共生,粪污经过无害化处理后通过管道回田。养殖场不再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田地得到有机肥滋养,土壤疏松不板结。这是3月31日记者在位于肖旗乡韩店村的康龙自然农业国家级生态农场看到的情景。
在下沉式大棚猪舍内,一头头生猪膘肥体壮。“猪舍采用地面下沉式大棚结构,春秋季节采用自然通风,冬季采用日光增温和地温效应保暖,降低能耗,夏季采用负压通风,适合猪群生长。”河南康龙实业集团(以下简称康龙集团)董事长王世杰介绍说。
始建于2012年9月的康龙自然农业国家级生态农场占地面积3000亩,包括农作物种植、蔬菜种植和农业科普研学教育基地。2022年12月,生态农场被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省级生态农场”;2023年12月,被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评为“国家级生态农场”。
生态农场和普通农场有什么不同?王世杰说,康龙自然农业国家级生态农场秉承绿色循环发展理念,采用“养殖+沼肥+种植”生产模式,利用沼渣、沼液和有机肥代替化肥,用于农作物和蔬菜种植。采用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防治病虫草害,物理防治采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等技术;生物防治采用生物农药、以虫治虫等技术;人工除草和机械除草相结合,禁用除草剂。收获、收获后处理、包装、贮藏、标识、运输、销售等环节都有完整的档案记录。此外,农场还依托集团的技术、资源、资金和销售平台优势,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现代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准确监控、记录生产状况。
康龙自然农业国家级生态农场内的一处麦田里,翠绿的麦苗长势喜人。记者观察发现,这块麦田和其他麦田有所不同,不仅土壤色泽更深,比其他地块儿也高出不少。
“这是我们‘净土工程’的试验田,这里是按有机标准种植的小麦,基地土壤和灌溉水已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符合有机标准的相关要求。”王世杰说,目前这块试验田正处于转换期,按照有机标准的要求,这块田的转换期为播种前24个月。康龙集团实施的“净土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实现土壤快速修复,增强土壤的蓄水、蓄肥和供肥能力。
基地土壤来源于天然无污染的净土(古道河床无污染的、经过滤沉压的砂土净土,或者荒山上无污染的黄褐净土),肥料是利用畜禽养殖产生的沼肥和粪肥以及农田大量的秸秆资源。按照耕作层20一25厘米厚度标准在大田上覆净土,底肥用沼渣、经充分腐熟后的粪肥、草木灰和符合有机标准要求的商品有机肥,追肥用沼液,适当搭配符合标准要求的微生物菌剂,不仅可满足农作物对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的需要,还有杀菌、驱虫的效果。灌溉用的是深井水,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
目前,康龙集团已实施“净土工程”面积500亩,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收获、收获后处理、贮藏、运输、销售等严格按照有机标准实施,且已建立有机管理体系,以提升有机农产品的价值。
“我们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产业、技术、资源、平台优势,以‘康龙模式’为依托,继续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循环农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与农民合作发展畜禽养殖和有机种植,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王世杰表示。 (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