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时节,也是棉枣上市的季节。每年一到这个季节,“卖棉枣,棉枣甜,清热去火治咽炎”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棉枣,也叫绵枣。学名石枣儿、天蒜、地兰、山大蒜、鲜白头、催生草、老鸦葱等。是一种特有的根系果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这种食材属于百合科多年生草木,具有地下球形鳞茎和叶狭线形的特点,秋季时会开出淡紫色的小花。
在这个春末夏初的季节,棉枣如同山间的小精灵,悄然成熟。人们使用特制的工具,如独齿耙子或铁镢,在山坡上、草丛中、石头缝里寻找它们的踪迹。采摘回来的棉枣,经过清洗、熬煮,最终变成深红色的舌尖上的美食。
“棉枣的制作过程繁琐而耗时,需要先用大火烧煮,再用文火慢熬,直至麻水溢出,棉枣由洁白变为深红。这一过程不仅考验着制作者的耐心与匠心,更赋予了棉枣独特的口感与风味。”棉枣制作传承人魏中奇说。
在这个季节,品尝着棉枣,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与生命的奇迹。每一颗棉枣都蕴含着山野间的灵气与岁月的沉淀,让人在品尝的同时,也回味着那些与棉枣相关的美好时光。
棉枣儿不但是一味美食,而且还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滋补功效,常被称为“小人参”。棉枣儿具有活血止痛、解毒消肿、强心利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筋骨疼痛、疮痈肿痛、心源性水肿等疾病。棉枣儿富含天然果胶、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滋补气血、增强免疫力,适合体虚乏力者食用。棉枣儿性寒,味苦、甘,入肝、大肠经,具有温和的调理作用,适合长期食用以改善体质。另外,在民间,棉枣儿曾被视为“救命粮”,在过去生活困难的岁月,它帮助了无数苦难人度过了饥荒。
如今,虽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亲手制作棉枣的人越来越少,但那份对棉枣的怀念与喜爱却从未减少。 (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