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众多作家以笔为媒介,勾勒出母亲的多样形象,传递出那份深沉且细腻的母爱,让我们在文字间感受到母爱的千钧重量。
老舍曾感慨:“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老舍的母亲,在艰难岁月中独自扛起家庭重担。她用勤劳的双手,为家人操持衣食住行;以坚韧的意志,应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她虽目不识丁,却在日常点滴中,将善良、勤劳、坚韧等品质深植于老舍心中,成为他一生的精神底色。
冰心在诗中深情倾诉:“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寥寥数语,将母亲比作温暖的港湾。在冰心心中,无论外界如何狂风暴雨,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最安全的避风港。这份对母亲的依赖与眷恋,展现出母爱的温柔与包容,能为孩子抵御世间一切艰难险阻。
沈从文笔下的母亲,则有着别样的风采。他说:“我等兄弟姊妹的初步教育,便全是这个瘦小、机警、富于胆气与常识的母亲担负的。”沈从文的母亲身形虽小,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她不仅承担起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教他们识字、认识药名,还教会沈从文果敢决断。在那个传统观念浓厚的时代,她以独特的方式,为子女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给予他们探索未知的勇气。
作家们笔下的母亲,形象各异,却都有着共通之处——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她们或是如老舍母亲般坚韧勤劳,或是像冰心母亲那样温柔慈爱,亦或是同沈从文母亲一般智慧勇敢。这些母亲的形象,不仅仅属于文学作品,更是现实生活中万千母亲的缩影。她们在平凡日子里的付出,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子女心中最温暖、最强大的力量源泉。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也懂得了珍惜与感恩这份世间最纯粹、最珍贵的情感。(张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