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走进李庄乡尚王村的田间地头,一台台搂草机正在麦地里来回穿梭着,身后,秸秆拾捡打捆机打捆搂好一垛垛麦秸秆(如图)。这些曾经被当作农业“包袱”的小麦秸秆,如今华丽转身,成为了生态与农业协同发展的“黄色宝藏”。
“我也是想着为父老乡亲们办一点实事,购置了搂草机、打捆机、抓机设备,等大家收完麦子,收拾地里剩下的麦秸秆轮到我上场了。”秸秆打捆的负责人闫路彬说道。
据了解,这些成捆的麦秸秆主要用于牛羊饲料,被运往汝州、前营、张八桥等养殖业较多的地区,曾经“一烧了之”的农田麦秸秆,经过处理加工,化身成为牛羊爱吃的“营养餐”。还有少部分麦秸秆经过深度加工,成为了菌菇种植基料、环保板材和草编制品。“每到收麦的时候,秸秆处理就成了头疼的问题。以前发愁秸秆没处去,现在都抢着收!”尚王村村民张延民笑着说。
近年来,李庄乡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不仅有效遏制了秸秆焚烧现象,改善了空气质量,更为全乡小麦种植增添了附加值。在守护绿水青山、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同时,又创造了金山银山,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下一步,李庄乡将持续深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着力构建‘种植—回收—增收’的循环农业产业链。通过大力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示范模式、优化产业体系布局,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切实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李庄乡有关负责人说。 (王亚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