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停车规范了,门卫有人值班,环境卫生也变好了!”6月8日,谈到焕然一新的农行家属院,居民赵先生难掩喜悦之情。谁能想到,这个曾因“三无”(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饱受环境脏乱、设施陈旧、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困扰的老旧小区,如今正书写着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
2020年,父城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办与大寺社区携手,将农行家属院纳入改造项目,对道路、下水道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后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赢得居民一致称赞。然而,硬件改善只是第一步,如何实现社区长效、高效治理,成为摆在社区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今年年初,大寺社区党支部远赴重庆考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对标先进经验后,社区深刻认识到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统筹作用,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为突破口,启动农行家属院治理攻坚行动。社区构建“社区党支部——小区多功能党支部”组织架构,推行“1+2+N”治理模式:每个小区多功能党支部由1名书记统筹、2名网格员协调,并联动党员、志愿者、新业态从业者、医护人员等多元力量,将治理触角延伸至社区每个角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例如,在日常巡逻中,党员带头排查安全隐患,志愿者协助调解邻里纠纷,新业态从业者利用工作便利反馈居民需求,多方协作成效显著。
在推进治理过程中,社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今年4月,社区先后组织农行家属院业主召开恳谈会,广泛收集居民意见,随后正式启动治理工作。5月,网格员与业主委员会协商楼栋长等事宜,并多次组织物管会及业主代表召开会议,针对管理费收缴、门卫上岗等关键问题充分征求意见。经过多轮研讨,各方最终达成一致,确定从6月起正式启动收缴管理费运营,为小区长效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的农行家属院,不仅硬件设施全面升级,更通过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从曾经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居民共建共治,从“三无”困境到有序管理,农行家属院的蝶变,正是社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的生动实践。
“社区网格连着党心,系着民心。未来,大寺社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优化治理模式,让更多‘三无’小区焕发新活力,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寺社区党支部书记柴国平说道。 (胡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