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父城·故事总第4811期 >2025-06-19编印

牛金星
刊发日期:2025-06-19 作者:☆ 张显明  语音阅读:

  牛金星,宝丰籍人,字聚明。他出身于书香人家,从小勤学好读。到20多岁时中了秀才,32岁又中了举人。牛金星在加入李自成起义军后,曾任大顺政权的左辅和天佑阁大学士,是李自成的重要谋士。但由于明、清史志学家视之为大逆不道,讳莫如深,不为传记,因而遗留到今天的资料极少。

  牛金星是宝丰籍人,字聚明,父亲是岁贡,曾任浙江金华府教授。耿兴宗的《牛金星事略》称:“金星本士裔,先世由岁贡任县博士与王府官者数人”。李宏志《述往》称牛“家世业儒,自其父而上,五世岁贡任广文”。据此可知牛金星的上世虽不是达官富家,但“书香门第”世代文笔生涯,倒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受到较好的教育,因而当他弱冠之年,便跻身于诸生行列。

  牛金星的生卒年月,史志缺载,不得详知。今据牛佺墓碑,知他在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已生嫡子牛佺,据文峰塔碑记,知他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已经是县儒学的生员,并捐款一百文钱与县生员王之晋等一起建造了城南的文峰塔,刻石留念。从牛金星这时已结婚生子、考为生员、初次参加社会活动看,他的年龄在二十岁以下或三十岁以上的可能性较小,当在二十五岁上下为宜。如果这一推论有点道理的话,那么他的生年应该在万历十八年(1590年)前后。关于其卒年,今据牛佺碑称“遵父遗命,致仕旋里”,既是“遗命”,那么牛金星在顺治六年(1649年)8月牛佺“旋里”之前,当已去世。查曾任李自成大顺朝襄阳府尹的牛金星之子牛佺降清后,顺治二年至五年(1645年至1648年),被调任湖广黄州府知府,顺治六年(1649年)改任湖广粮储道督粮副使,顺治六年8月17日被户科给事中常若柱劾奏,牛佺遭到撤职查办的处分,便还乡住闲。再据耿兴宗《牛金星事略》称:“金星固死于佺之官署”。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定牛金星的卒年当在顺治三年至五年(1646至1648年)之间,他享年应是六十岁左右。

  牛金星至天启七年(1627年)参加了省试,考中了举人。据《中州先哲传》《义行·彭遐令》载:“遐令……鲁山人,幼慧,五岁治《尚书》,十岁治《礼记》,从牛金星学,金星奇其才,十五为诸生。十八以《五经》赴崇祯七年省试,违例置副榜,就武闱,中式第一”。从而可知他在崇祯七年(1630年)前后,曾当过教师,设馆授徒,鲁山彭遐令就是他的高足。他平素喜欢读杂书,通晓天官、凤角一类书籍和孙吴兵法等军事著作。

  牛金星教书之后,曾被革去举人,下狱,充军卢氏。其褫革的原因,史传有二:一说是与同邑王之晋有私仇被陷害。据清人潘敬亭为《述往》加的批语称:“余岳翁王景曾讳士毅,亦能言其一二。云金星与其先给谏公之晋(任户、兵、刑三科给事中)为中表。因年饥,议市价不是合起衅,遂相水火。金星因是下狱褫革”。又据耿兴宗《牛金星事略》称:金星“以事忤同邑之巨绅,为所中,部议褫充卢氏隶”。再据李宏志《述往》称:金星“其人鲁朴,不与外事,家事亦仅足以食。输赋历年有库给收单,而罪坐抗欠。其夫妻居室,绝无婢媵,而罪坐强占妇女十八人”。世传牛金星有一子名佺,娶大营郑寝昌之女为妻,一女嫁与大营王之晋之子为妻,金星女受王家虐待自缢而死,两家遂反目成仇。另一说是与祥符进士王士俊有隙。据赵士锦《甲申纪事》称:金星“使酒负气,与祥符进士王士俊为儿女姻,最相善。会士俊有闺门之丑,金星酒后扬其丑,土俊嫌之。后金星以酗酒笞县吏,邑令亦嫌之。士俊遂与令罗织其事,上之巡方。巡方疏奏之,革去举人,囚之狱中”。据《城固县志》卷七《贤达·石可励》也载:王士俊串通宝丰县令石可励指控金星“居乡肆虐,又以族妹为妾。”并串通御史梁云构,写信给宝丰官府,要求对牛金星严办革去举人,下狱处死。此两说虽然没有考清那一说可信,但足见牛金星确是因为与王姓亲家反目为仇,被陷害褫革下狱,后经牛氏多方周旋,才免死论戍,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4月17日判处充军卢氏为隶。牛金星在卢氏结识了医生尚炯。李自成起义军进入河南后,尚炯在军中行医。经尚炯保荐(另一说是经同乡李岩的举荐),李自成攻破卢氏后,牛金星便投入了起义军,他以其深邃的智谋为李自成制定了“禁淫掠、据中原、收民心”的起义方针,这一策略深得民心,为李自成的事业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使得起义军迅速崛起。

  1642年李自成占领襄阳后,改襄阳为襄京,据地建政,设官分守。牛金星任左辅(丞相),其子牛佺为襄阳府尹(襄京最高行政官)。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克北京,牛金星任天佑阁大学士(丞相),4月13日李自成撤出京师,退往陕西,1645年1月13日李自成再从西安转移到鄂和豫的襄阳、南阳、邓县一带,牛金星都随行并为谋划。后刘宗敏战败被俘杀,李自成在九宫山下落不明,这时牛金星既没有降清,也未随高夫人、李过等继续战斗,而选择了潜留牛佺官署,隐姓埋名偷度晚年的退路。

  关于牛金星的闾里住址,据牛陵碑称:“从陂北保故籍也”。又李宏志《述往》称:“卢氏(指牛金星)有田在陂北里,里有杨姓者,康熙已卯(1699年)、庚辰(1700年),年几九十矣,能言卢氏事”。从这里可知牛氏先世原住在宝丰城北陂北保,清称陂北里,即今之石桥镇大牛庄村。到明朝万历年间,也就是牛金星或其父亲的时候,便迁居宝丰城南一里许的小牛庄(原县面粉厂的北墙外),小牛庄与范庄紧邻,今已发展成为一县城的一部分了。在小牛庄的牛氏宅院共分三部分,东院为牛氏祠堂、中院为正宅、西院为客房,上世纪三十年代尚可看到其规模。牛金星的后代牛栓有三子六孙,在清初时已迁居到宝丰城南关今西惠众路一带。今牛林林、牛大庆等牛姓,就是牛金星系的后代。

  关于牛氏墓地问题。牛氏墓地最早的记载是牛忠[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一成化七年(1471年)]碑称:“先葬于汝城东北三十里凤凰形之阳”,“迁葬于宝丰城北净肠河之阳,从新兆也。”和牛陵[嘉靖七年(1528年)卒]碑称:“葬于宝丰城北净肠河之阳,从新兆也”。据此可知,净肠河之阳的牛氏墓地,是从牛忠、牛陵起迁坟立祖传下来的。据耿兴宗《牛金星事略》载:金星垂危嘱伦曰:“吾死必葬吾香山之阳”。又据牛佺碑称:牛佺“于康熙九年(1670年)卒,先葬于香山之阳曾祖墓侧”,又“至乾隆七年(1742年)冬”,“将祖自香山启(起)还,同祖母合葬于祖茔之前。”可知牛金星、牛佺父子死后,未入祖坟而迁葬于香山之阳,后经牛佺之孙牛次张把佺骨启(起)回葬于祖坟。据牛氏后代牛林林称:祖传清代中期,牛氏墓就从城北净肠河之阳迁往城南二里文笔山的北坡(今石洼村北),这里现存一大片荒冢,尚有两碑。其曾祖还到此扫坟祭祀。清末民初,牛氏墓地再迁至县城南关的东菜园(原县机械厂南),这个墓地原有不少墓碑,再后来,因城市扩建等原因,这些墓地和墓碑便无踪迹了。

  关于评价牛金星的历史功过,史学界渐趋一致。学者王兴亚在《李自成起义史事研究》中所作的结论可以作为代表。他概括说:牛金星在农民军胜利发展时期的活动:(1)建议据人心、据中原、取天下;(2)制定“贵贱均田之制”;(3)“依李唐制度”规划农民政权;(4)注重军事研究和军事斗争;(5)建议“重用举人”和设科目试士”;(6)进行宣传鼓动。牛金星为农民军出谋划策,对农民军的胜利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创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牛金星在李自成占据北京的四十一天内,满足于已得的胜利,没有建议李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巩固和发展大好形势,没有继续开拓把革命战争向前推进。当撤出北京之后,尽管牛金星在思想上已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动摇了胜利的信心,但在行动上他还能与李自成一致转战山西、陕西、河南、湖北等省,患难与共。在李自成兵败后,牛金星隐匿于儿子牛佺的官署,消极地度过了晚年。

  逝者如斯。纵观牛金星在农民军中的全部活动,虽然在他的封建主义思想支配下所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曾带来一些消极因素和损失,但总起来说,是有功有过,功大于过。应该肯定其主流。    摘编自《宝丰文史资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