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版总第4813期 >2025-06-23编印

国家级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非遗号·时光专列”集市
“老手艺”成为经济“新夜态”
刊发日期:2025-06-23 作者:  语音阅读:

  “这是眼睛,这是耳朵,这是鼻子……”随着宝丰泥塑彩绘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姬晓辉灵动的双手,一只“猴子”在他手中“诞生”了。这是6月20日晚位于铁路地区“非遗号·时光专列”集市上的一幕。

  “非遗号·时光专列”集市由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铁路地区办事处共同打造,集市以火车元素为独特载体,吸引了众多居民和过往旅客驻足打卡留念,使非遗真正“驶”入人群、“驻”进心间。

  据了解,“非遗号·时光专列”集市设有富有宝丰地域特色的小米醋、宝丰酒、烙画、魔术道具、花米团等非遗商铺20余家,烧烤、玩具等商户30多家,预计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夜市每周六为非遗主题专场,其他时间为自由开放市场,它以文化为内核、以创意为引擎,激活夜间消费潜力,为城市新“夜”态经济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让非遗真正“活”起来、“火”起来,成为拉动夜经济的新引擎。

  一件件非遗产品使人们回忆起文化的乡愁。在市级非遗项目李胡子厨刀制作技艺摊位前,来自文峰街道的陈大爷今年80岁,他拿起一把厨刀说:“李胡子厨刀是我们县的品牌产品,我年轻时专门找到李胡子(李镇松)买刀,一把刀用了三十多年。”

  紫砂陶烧制技艺是市级非遗项目。宝丰龙兴紫砂文化有限公司带来的紫砂产品除传统的杯、壶外,还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动物以及莲藕、莲蓬、鱼等产品。该公司的员工一边展销产品,一边利用手机进行直播。一位姓刘的市民边看边说:“以前我家有一个紫砂杯,是县第一瓷厂生产的,用了十几年,盛茶水隔夜都不馊,可惜不小心摔碎了,准备再买一个。”

  在表演场地,曲艺类代表性传承人李泽园及其学生带来的古筝演奏,徐晓芮、陆书娟、陆文娟等带来的大调曲子、三弦书、快板书节目,以及平顶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无人机表演等,为市民带来全新的愉悦感受。

  活动现场,沿街墙面彩绘的“非遗号”火车、马街书会人头攒动的热闹场面,以及荡秋千、跳皮筋、滚铁环的童趣画面,瞬间将人们的记忆拉回旧时光。

  据悉,“非遗号·时光专列”集市是“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正青春——说唱宝丰·幸福家园”宝丰县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示展演展览的组成部分。      (郭敬伟 亢泽宇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