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焦枝铁路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意义重大。1969年11月1日,宝丰县民兵团召开焦枝铁路(宝丰段)开工誓师大会,1.8万多人分布在32.5公里的工程线上,战天斗地,不畏困难,历时半年多,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工程任务,保证了1970年7月1日焦枝铁路全线通车。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写下了宝丰人民的光辉篇章。
纵贯宝丰境内的焦枝铁路线和东西连接焦枝线、京广线之孟宝铁路(属焦枝线附线)已建成通车50多年了。每当路过,我的眼睛总是不断巡视那两条并排的钢轨和一根根横卧的枕木,唯恐哪个道钉松动了,哪段地基的护坡被雨水冲刷后未被整修好。当列车最后一节车箱驶过时,才把目光转向渐渐远去的列车,勾起我对当年建设这段铁路的追忆。
焦枝铁路概况
焦枝铁路(后向南延伸到柳州后更名为焦柳铁路),是河南焦作至湖北枝城的一段铁路线,全长752公里,其中河南境内458公里。在宝丰境内,北从商酒务镇入境,途经张八桥、杨庄(现称文峰街道)、周庄4乡镇,全长27.5公里,设有宝丰车站1个。
焦枝铁路建设相关情况
附线孟宝铁路东自滍阳镇入境,经周庄镇,西至宝丰车站,全长5公里。1969年,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条当时叫京广铁路线的备战铁路线的建设工程。
早在1964年,毛泽东主席就提出过,要建一条从大同至柳州的京广铁路附线,国务院也把修建这条线路列入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焦枝铁路是这条附线的中间段,要穿越豫鄂西部大山区。可能是因国家财力不足的原因未能实现。1968年,中苏关系开始紧张,毛主席提出:“搞好三线建设”,“要准备打仗”。为此“三线建设”之焦枝铁路建设工程才急促上马。
宝丰组建民兵团参加大会战
1969年,中国正处于特殊时期,全国上下由“武装掌总”,建设焦枝铁路由各级军事武装部门领导,参加建设的人员也当然实行军事化管理模式。武汉军区成立焦枝铁路大会战总指挥部,该军区副司令员孔庆德任总指挥。河南省军区司令员张树芝任河南省参加大会战的总指挥,安排河南(除信阳、驻马店)8个地区参加大会战。参战民兵50万人,编为4个师。许昌、商丘地区为民兵师,其中,商丘地区民兵团分包从漯河孟庙至宝丰的京广线与焦枝线间的联络线。许昌地区民兵团分包宝丰至南召与鲁山交界的焦枝铁路主线。
许昌民兵师由许昌军分区司令员曹家风任总指挥。1969年9月7日,许昌军分区和许昌地区革委会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许昌地区参加焦枝铁路和地方水利建设两项任务。要求必须保证焦枝铁路在1970年7月1日通车;还要保证各县水利建设任务完成。焦枝线工程人员要达到7.7万人,水利建设人员要达到38.7万人。宝丰县组织4000人的民兵团上焦枝线,3.5万人的民兵上水利建设。
时任宝丰县武装部部长兼宝丰县革委会主任的张永乐于1969年9月10日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全县人民既要承担本县分包的筑路任务,又要对外地师、团参加宝丰区段建设进行支援。并强调将“三线”建设作为急中之急、重中之重任务对待。首先要保证铁路大会战如期完成,同时,还要抓紧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县革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了焦枝铁路大会战后援办公室;组织了5000人的宝丰县民兵团(比“地革委”要求人数多1000人)。并且还计划种完麦后,再增加10000人参加会战。
宝丰县民兵团承担的任务是从宝丰车站至鲁山县辛集乡李庄村一段15公里长的筑路铺轨和宝丰车站站区100多万平方米的站区建设任务。
县民兵团团部驻小店公社乌峦照村。从县直机关抽调干部职工50多人参加。余学友、黄遂荣任正副团长,栗一民、张国辉任正副政委。下设5个办事机构,史银海任办事组组长,云熙章任施工组组长,李纪德任政工组组长,郑忠信、丁文明任后勤组正副组长,李云仓任卫生队队长。
团以下辖4个营1个直属连。第一营由大营、张八桥、观音堂3个公社民兵组成,驻小店村南新九队村,营长牛永臣,副营长叶根,教导员王廷,副教导员王文学;第二营由城关、周庄、闹店3个公社民兵组成,驻红石关。营长王天祥,教导员聂志山,副教导员岳振山;第三营由曹镇、薛庄、石桥3个公社民兵组成,驻鲁山县辛集公社漫流村,营长徐超敏,副营长娄和平,教导员曹书宽,副教导员杜宝山;第四营由商酒务、小店、肖旗营3个公社组成,住鲁山县辛集公社马庄村;营长张继先,副营长兰树营,教导员张明哲,副教导员王建民。
营以下设连,每个营根据人数不等编为4至5个连。连下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分排、班(有的排人数达到100多人)。为加强政治工作,连配指导员,排配政工员。营设卫生所,连配卫生员。上级要求全团连以上干部和伙食管理人员,必须由国家干部担任。宝丰团参加的国家干部达100余人。9月12日,“县革委”紧急会议后,民兵团随即召开筹备会部署工作。9月20日至10月5日,团部施工组通过勘测计算,确定了各营第一期施工工段与施工任务。10月6日,召开了营长、教导员会议,由团长、政委率领各营干部沿线交待任务,认领工段,确定上工时间和各营驻扎地址。10月8日,各营、连都派先遣人员赴工地搭建工棚。10月20日,按省会战总指挥部统一规定,全团5000民兵浩浩荡荡开赴工地,一边做施工准备,一边组织全体官兵学习武装思想,提高认识。11月1日,召开全团誓师大会,全面开始施工。
12月份,农村小麦种完,红薯刨完,场光地净,全县又组织后方13000人上阵支援,在15公里内的施工区域,布下1.8万兵力。整个工地炮声隆隆,红旗猎猎,撼天动地,车轮磙磙,人欢马叫,大有1948年解放军围歼国民党军所展开的“淮海决战”之壮观。“万人大会战”一个月,路基筑成,道渣石料铺上,基础工程基本完工,后方援建队伍撤离,留下民兵团搞整理道渣、散枕铺轨、道路护坡、平整土地、道旁植树等扫尾工程。
1970年1月20日,15公里长的铁路建设任务完成,参战民兵逐步撤离转入水利建设,留下大营公社的第一营3个连和商酒务公社的第四营3个连及直属连(又称技术连,从各营抽的铁、木工匠)共800人搞收尾工程。春节后,2月1日,将工棚拆迁到杨庄东地,转入主站房、软水所、机务段、工务段、电务段、建筑段、车务段、乘务室等房屋建设和平整场地、修筑站区道路工程。
至5月底,全部完成会战任务。6月份,完成了同洛阳铁路主管部门的交接,保证了“七月一日”焦枝铁路全线通车。
非常的指挥非常的战斗
那时候,由于焦枝铁路工程会战由各级武装军事部门直接领导,也就完全按军队的管理办法编组队伍、配备干部。训练教育工作也像部队那样抓得很紧。
团、营、连、排层层建立党组织,党员活动也安排的很多。所有营房都张贴“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标语,还设有批评表扬栏、战报黑板报。以连为单位早晨出操,以排为单位排队用餐、出工,晚上做“当天战斗小结”,开展批评与表扬。每次集会都必唱革命歌曲,背诵毛主席语录。“备战备荒为人民”“要准备打仗”“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要把三线建设好。三线建设不好,我睡不着觉,打起仗来,我要骑着毛驴上山去”等语录。大家学在书里,记在心里,用在行动上。忠诚憨厚的民兵们,谁不拥护毛主席,谁能忍心因为焦枝铁路建设不好,让毛主席睡不着觉,等打起仗来让毛主席骑毛驴上山!因而大家天天都是一级战备,无不雷厉风行,指哪打哪。早出工,晚收工,有月光的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干部们无不身先士卒,伤病员不下“火线”。会战的数个月,从干部到民兵,都没有洗过澡、没有脱衣睡过觉。解放后20多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身上已经不生虱子了,可在工地上很多人身上居然都生了虱子。每次开会,大家坐在一起相互逮爬在衣服外的虱子。三营营长徐超敏,内衣缝里的虱子多的挤疙瘩,他干脆把衣服填入火炉烧了。我在一营任施工组长,一天,想抽空洗洗脚,谁知袜子竟粘在脚上脱不下来了,我索性把脚连袜子放进热水盆里,泡很长一段时间才把这烂的袜子脱掉。12月份的一天,刮起12级大风,大家还照常上工,在路基高处的施工民兵,被风掀翻沟底,爬上去还干,再掀翻,再爬上去。一营工地一座桥涵,处于低洼处,挖桥基半米深出现10多个涌水的泉源,用两台水泵抽水不下,无法打眼装药放炮,只能靠人工像蚂蚁啃骨头一样,将顽石一块一块击碎,这大大影响施工进度。天寒达零下3度,坑水冰冷刺骨,民兵们跳下去不到3分钟就得上岸。营长牛永臣已50多岁,并患有胃疼病,见此状况脱掉棉衣,跳坑捞石,民兵们也不顾一切都跳下去。团长余学友因夜间骑车栽入路沟,两腿重伤不能行动。得知这一情况后,让通讯员用架子车拉着亲临现场指挥,见到民兵们个个都冻得浑身发抖,手脚红肿,一边派人进城买酒,一边令牛营长将这个排的民兵撤下,另调一个排上阵。每次派一个班都先喝酒,后下坑,每半小时一替换。硬是以两天时间把坑基按要求标准挖好,并把混凝土灌满,保证了如期将桥建成。
施工前线全体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劳动场面写不尽、说不完,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顽强拼搏精神,同解放军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没有什么区别。后方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也像战争年代那样,送粮食,送衣服,不讲代价,无私支援。各人民公社都是挑选最优秀的民兵自带工具和生活标准参加会战。焦枝铁路在宝丰境内共有32.5公里的工程,设有一个中等车站、3个小型车站,占用土地数万亩。“省革委”规定“铁路用地,先占后征”,而在征地过程中没有一家群众提异议,主动拆迁坟墓及各种建筑物无有怨言。在宝丰境内施工的商丘、长葛两地的3万民兵,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各村群众主动让出的住房。“县革委”为保障外地民兵的生活,加强了商业和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困难,保证了粮食、蔬菜及其他各种物资的供应。
中华民族是个不可战胜的民族,纵贯历代帝王,只要他是为老百姓真正谋利益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会被克服,并会在克服困难中显现出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向心力。从焦枝铁路建设的实践可以充分说明,我们这个民族的大局意识和积极向上精神是战无不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