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在李庄乡马楼村便民服务中心,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货架,几位村民正在挑选生活用品,旁边的快递收发区也不时有人前来取件。
“便民服务中心项目的建设和启用,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也为村集体增加了一笔收入。”马楼村党支部书记郑进良高兴地说。
据郑进良介绍,这个便民服务中心是2024年县里的重点产业项目,投入49万元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财政衔接资金”)建成,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1.8万元。
马楼村便民服务中心只是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文峰街道大温庄村,纺织品代加工厂房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创收6万元左右;文峰街道堂洼村投资120万元建设的帆布画加工厂房,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闹店镇靳李村利用46万元财政衔接资金建设厂房,引入汽车脚垫制造项目,带动10余名村民就业,年增集体收入1.8万元;石桥镇兴隆村通过厂房出租,年增收达16万元。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充分利用财政衔接资金加大乡村产业项目和产业奖补扶持力度,通过建立厂房、购置设备等先建后补形式,带动143个村发展项目112个。作为村里固定资产,入驻企业每年按投资额的4%缴纳收益金,用于村里发展民生和公益项目。今年我县共争取财政衔接资金9600万元,计划投资6090万元实施30个产业项目,预计为村集体增收240万元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财政衔接资金产业项目投入力度,加强项目管理,确保资金精准投放、有效衔接,为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牛广军说。 (刘淑改 董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