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健康·生活总第4843期 >2025-08-06编印

夏季防蚊虫叮咬指南
刊发日期:2025-08-06 作者:  语音阅读:

  夏季蚊虫活跃,不仅会带来瘙痒不适,还可能传播疾病。掌握科学的防护和应对方法,能让你安心度夏。

  预防蚊虫叮咬要从环境入手。每周清理阳台、花盆等处的积水,不给蚊子产卵留机会。室内可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灭蚊灯宜放在1.5米高度,靠近墙壁效果更佳。尽量少用杀虫剂,若使用需避开食物和婴幼儿活动区域,喷后关闭门窗30分钟,通风1小时再进入。

  不同人群防护方式有差异。成年人外出可涂抹含避蚊胺(浓度不超过30%)或派卡瑞丁的驱蚊液,喷在衣物和暴露皮肤上,每4小时至6小时补涂一次。儿童建议选择避蚊胺浓度在10%以下的产品,避免直接涂抹在手上和眼周,可先喷在家长手上再涂抹于孩子皮肤。婴幼儿最好采用物理防护,穿长袖连体衣、戴防蚊帽,使用蚊帐时确保边缘密封,蚊帐内避免放置毛绒玩具等易藏匿蚊虫的物品。

  被叮咬后处理要得当。轻度瘙痒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叮咬处,中和蚊虫唾液中的酸性物质,再涂抹炉甘石洗剂或薄荷膏缓解不适。避免用手抓挠,以防抓破皮肤引发感染,若瘙痒难忍,可冷敷10分钟减轻症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组胺药物。

  若出现特殊情况须警惕。被叮咬后出现大面积红肿、发热,或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可能是过敏或感染,须及时就医。被蚊虫叮咬后若在一周内出现发热、皮疹等,要警惕登革热、乙脑等传染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做好防护,既能避免不适,也能减少疾病风险。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方式,才能在夏季远离蚊虫困扰。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