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雨后的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王堂村,小桥流水、荷香四溢,尽显清新雅致。
当天下午,68岁的王秀梅像往常一样来到村里的家风家教幸福苑。在这里,王秀梅和村民围坐在树荫下,一起诵读国学经典、分享家风故事,这便是当地闻名的“婆婆读书会”。她们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操持家务的中年妇女,这一由村民自愿参与的文明实践项目,如今已成为乡村文明建设的“助推器”。
2019年8月,王堂村利用废弃宅基地建设了幸福苑,村干部、志愿者利用身边的实例和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向群众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婆婆读书会”便是其中的一项主要活动。
“婆婆读书会”由王堂村党支部书记杨淑英发起。起初,杨淑英看村里不少婆婆、媳妇们闲暇时总聚在一起说家长里短,便萌生了用文化凝聚人心的想法。在县妇联的指导下,她牵头组织大家利用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天下午开展集体学习,从《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的诵读,到自家“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的家风故事分享,原本闲聊的时光渐渐充满了书香。
随着时间的推移,“婆婆读书会”不断发展壮大,读书会的形式也日益丰富,不仅邀请专家进行家风家教宣讲、组织村民观看相关讲座和直播,还自发组成了“家风文明互助组”。谁家有婆媳矛盾、邻里纠纷,读书会的成员便主动上门调解;哪家有困难,大家合力帮忙解决。
王秀梅是“婆婆读书会”的老成员,谈起读书会,她笑着说:“以前总觉得家长里短难厘清,现在学了国学经典、听了故事,才明白和睦相处要互相体谅。现在,我们这儿吵架拌嘴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
除了老人之间的学习交流,读书会还把目光投向孩子们。每逢寒暑假,读书会的成员便组织村里的未成年人一起诵读经典、完成作业。如今,“婆婆读书会”已发展为有着79名固定成员的大家庭,并带动300多人参与其中,不仅让王堂村的乡风愈发文明淳朴,更辐射到周边村落,形成“村村讲文明、户户传家风”的良好氛围。王堂村也凭借“婆婆读书会”等一系列家风建设举措,走出了一条“以家风带民风促社风”的乡村治理新道路。
“良好的家风家教,不仅为村里带来了和谐,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精神动力。”杨淑英表示,今后将利用好“婆婆读书会”等载体,以经典为媒、以家风为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落地生根,让文明之花在乡村绚烂绽放。 (白帅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