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平安·法治总第4850期 >2025-08-19编印

公平公正司法为民 尽心尽责为民解忧
大营法庭一天收到两面锦旗
刊发日期:2025-08-19 作者:  语音阅读:

8月12日,县人民法院大营法庭洋溢着温暖与感动,法官王斐、法官助理朱鹏在同一天收到了当事人送来的两面沉甸甸的锦旗。锦旗上分别绣着:“为民服务态度好 办案快速质量高”“公平公正司法为民 尽心尽责为民解忧”。表达了当事人对法庭干警辛勤付出的由衷感谢和法庭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理念、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成效的生动诠释。

案例一:破解“踢皮球”困局,农民工“薪”到更安心

农民工张某,工程结束后却迟迟拿不到劳务报酬。讨薪过程中,包工头与建筑公司相互推诿责任,均声称“不该由我付钱”,让维权之路陷入僵局。面对复杂的责任关系,承办人没有简单“坐堂问案”,而是主动下沉一线,多次深入涉事工地实地走访,仔细查阅相关合同、结算单、用工记录等关键证据资料。在查明事实、厘清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法官耐心释法明理,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经过细致沟通和反复协调,成功促成农民工、包工头、建筑公司三方达成调解协议,拖欠的劳务款项当场直接履行到位。

案例二:情法交融促和解,分期履行显温度

王某出借12000元给李某,款项到期后李某迟迟没有归还,王某向法院提起诉讼。对借款事实李某无异议,但李某家庭经济确实困难:每月收入仅3000余元,还需负担女儿上学的费用,生活压力大,难以一次性偿还。

承办法官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情、理、法并重。通过与原被告深入沟通:一方面,向原告充分说明被告的实际困境,引导其换位思考,体谅难处;另一方面,督促被告积极面对,诚信履行。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互谅互让,达成分期还款调解协议。调解达成当日,李某即信守承诺,当场支付了首期2000元及诉讼费,纠纷得以和谐化解。

两个案件的高效圆满调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康书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