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利啊,你可得来看看!俺小区门口的垃圾都快堆成‘小山’了,天热一晒,那味儿实在顶不住!”8月15日一大早,父城街道南关社区网格员朱国利的手机就响了,建材商场小区居民陈先生的声音里满是急火。
挂了电话,朱国利拎着民情记录本就往该小区赶。刚到小区入口,一股酸臭味就扑面而来——几个垃圾桶早已“爆满”,周边路面上散落着塑料袋、菜叶,苍蝇在垃圾堆上嗡嗡乱飞。“这小区是‘三无’小区,没物业,之前大家凑钱请人清运,可推选的负责人上个月搬走了,没人牵头交钱,清运师傅也就不来了。”居民王阿姨凑过来叹气,“才半个月,就成这样了,窗户都不敢开。”
朱国利蹲在垃圾堆旁记着笔记,心里盘算着:“先解燃眉之急,再找长久办法。”他先联系了常合作的邻里家政公司,忙活了两个多小时,把积存的垃圾清走了,小区门口顿时清爽了不少。
可临时清运不是长久计。朱国利挨家挨户敲门,32户居民,他跑了两趟才全访到。一开始,有人不理解:“我家垃圾少,凭啥跟别人交一样的钱?”也有人犹豫:“万一交了钱,清运又断了咋办?”朱国利没急着反驳,把家政公司的报价单、清运计划拿给大家看:“这是师傅给的报价,一户每月15块,每天清运一次,每周还消杀。我和社区帮大家盯着,要是服务不到位,咱随时换。”他又拉着几位热心居民建了个“小区环境群”:“钱由大家推选的代表收,每周在群里公示支出,咱明明白白花钱。”
三天后,朱国利在小区组织居民碰头,32户全同意了,还推选了退休职工代表当负责人。家政公司正式入驻那天,小区居民陈先生握着朱国利的手笑着说:“国利啊,多亏了你!你看现在,垃圾桶天天是空的,楼道里也没异味了。”
如今再走进建材商场小区,垃圾桶摆得整整齐齐,路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居民们见了朱国利,总笑着打招呼:“小朱,又来巡查啊?多亏你把这‘老大难’解决了!”朱国利摆摆手:“这是我该做的,大家住着舒心,我就高兴。”
网格虽小,却装着千家万户的事。朱国利说,他的笔记本上记着不少居民的“小事”,可这些“小事”,都是关乎大家日子的“大事”。把这些事办实了,社区才能更和谐,这就是他当网格员的意义。 (李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