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艺·副刊总第4859期 >2025-09-01编印

游柳江古镇
刊发日期:2025-09-01 作者:  语音阅读:

  这是一块隐在群山中的碧玉,千百年来默默迎接月华和晨曦,她简洁、婉约、精巧,以奇妙的山岚与清润的空气洗去了城市的浮华,安抚远道而来或固守此地的一颗颗心灵。她有着一个极好听的名字——柳江。柳江镇古称明月镇,后因镇上柳姓、姜姓两个大户人家合修一条石板长街而得名柳江场,后称柳江镇。这个位于四川洪雅县境内的古镇,是四川十大魅力古镇之一。它三面环山,一条花溪河、杨村河在此交汇,缓缓流淌着乡村的清韵。

  “烟拂云梢留淡白,云蒸山腹出深青。”柳江,不需要五颜六色来装饰来渲染来点缀,她只静静地、浅浅地划过岁月斑驳的旧痕,在徐徐的清风中展开她朴素而娇美的容颜。秋风拂来,沿岸青翠挺拔的榕树叶沙沙作响,仿佛诉说着小镇的故事,沧桑与榕枯都隐入时光深处。

  远眺柳江,一水隔开两座起伏有致的山峦,雾在山腰轻轻纠缠,抑或依恋,抑或嬉戏,似轻纱遮面的新娘不肯轻易露出红颜。我走着,在青石板铺就的路上向前,一棵棵古树繁茂矗立道旁,粗壮的树干昭示着年轮的变幻。两棵根茎与树叶相缠的大树吸引了无数游人的目光,当地人称“夫妻树”, 它们历经百年风雨的摧折,依旧不离不弃,听河水吟唱着生命的歌谣。

  人说柳江美,美在柳江水。河水从遥远的山巅田畴流过来,带着泥土的清香与森林的气息,在这多雾多雨的川南,有了一种别致的晶润的含蓄典雅,亦如该处土地养育的女子——雅女一样,灵巧动人。她们勤奋,她们朴实,在乡间在山野,耕田、打笋、种树、养奶牛,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

  古镇有一处偌大的院落——曾家园,这幢明清时期的建筑,有着1180年的历史,院子原占地1万多平方米,从高空俯瞰是一个繁体字的“寿”字,现在4个相连的小院,雕花木房,兼具中西建筑风格,飞檐回廊,戏台楼阁,把人们带回那远逝的古老岁月。据传,柳江曾经的“四大家族”很是有名,即曾家的房子、何家的谷子、张家的丫头片子、杨家的顶子,排位第一的“曾家的房子”指的就是这曾家的院子。院内陈设着与洪雅相关的历史人文、自然风景的实物、展板。节假日里,旧戏台上偶尔还有川剧演出,咿咿呀呀的唱词让人身处现代又仿佛回到从前。

  木屋、古榕、河心岛,游人来来往往,总是不紧不慢,随处可见拍照的人。

  杨村河上,两座呈“S”形的石磴桥是另一种风景。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岸边无数人或拍照或绘画,把桥与人一起抓来入了风景。山峦叠翠,小桥流水,古式院落,老街风情,这样的古镇在以山水闻名的四川境内也不多见。古镇的美景又吸引了无数电视剧制作者,《无名英雄》《暗香》《暗算》等影片纷纷来此拍摄。

  跨过石磴桥,一排排吊脚楼映入眼帘。这些木屋是本地的客栈,大多有一共同特色,下面由光滑圆润的鹅卵石砌成,木楼临街的一面都有一个木栏杆,本地人称“美人靠”,想必是因为女孩靠栏观景而得名吧。

  老街上有不同时期的建筑,一条溪流沿石板路缓缓流淌,流水在脚边发出哗哗的响。街边有许多店铺,货品丰富,琳琅满目。幌子在风中摆动,红灯笼在檐下鲜亮,冒着热气的笼屉里有刚出锅的包子、馒头,馋得人直咽口水。

  柳江,既有淡墨渲染,又有精工雕刻。这样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安抚着无数躁动的心灵,在阳光下或烟雨中,一本书、一杯茶,或阅读,或畅想,都同样美好。 (李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