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赵庄镇袁庄村早在十多年前即已建造了高规格的“互助家园”——村中年满60岁老人均可拎包入住,家用电器配备齐全,现今仍有63户109位老人生活在这里。他们的日常是什么样的?近日,记者前往探访。
一脚跨进袁庄村的南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整洁宽敞的水泥大道,大路两边,柳绿花红。村中央,一条蜿蜒的小河被一人高的荷叶、荷花掩盖。河边广场上,健身器材上活动的村民和着广场舞的节拍相映成趣。
村委会就在广场边,村党支部书记岳仁伟正忙着在村中规划村民们的统一住宅别墅。“我们村的土地早在几年前就已全部流转出去了,村民们有的在村里企业打工,有的外出挣钱,该分红的时候直接打卡上就行了。近来村里正规划统一建别墅,样式、高低都要统一,和前几年建的房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岳仁伟说。
村委会门口就是“互助家园”。岳仁伟介绍,袁庄村“互助家园”成立有十多年了,村中只要是年满60岁的老人均可无条件入住。这里不仅设置有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的房间类型,还配有电视、空调、桌椅等,老人们真正实现了“拎包入住”。除了水电费外,其余费用均免,管理方面是从入住老人中身体条件较好的几位村民义务负责。现有63户109人住在这里。
进入院门,一排写有“袁庄”字样的红色三轮电动车整齐摆放,这些三轮车是村里专门为入住的老人免费配的。一名正准备骑着电三轮回家看孙女的老人高兴地说:“我以前不会骑车,来这儿后学会了骑三轮车,小小的,骑着可得劲。”
门口一间空调房内,几名老人正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地打牌闲聊,对面的餐厅内,传出叮叮当当的炒菜声。85岁的王桂荣正在屋内剁饺子馅,中午准备包韭菜鸡蛋饺子,有两个儿子三个闺女的她,已入住“互助家园”11年了,“主要是和孩子们生活习惯不同,住这里清气。”
记者在她的客厅、卧室、卫生间转一圈,干净整洁。
据介绍,袁庄村共有4个村民组,589户,1902口人,党员70名,2200亩耕地已在全县率先流转。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省级健康村等多项荣誉称号。该村率先在全县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孝善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赌禁毒协会,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认领、“乡村光荣榜”“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为先进典型佩戴大红花、在全村广泛宣传事迹。
为更方便移风易俗活动开展,村内建成了宴宾厅、群艺厅。为防止盲目攀比,村上红白事需经村红白理事会协调办理,随礼标准特定为300元,操办标准每桌300-500元,不仅物美价廉,而且形成了更好的村风民风。
俗话说,千次苦口婆心的说教不如一次活生生的实践活动。村内通过开展好媳妇为好婆婆“晾晒被子”“寒食节出嫁姑娘回村领油条为老人上坟”“为老年人分发老年车、添置冬衣”等活动,从细节深处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及生活习惯,文明乡风蔚然成风。(朱长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