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
宝丰马街书会,1996年被列入“中国十大民俗”之一,有中国曲艺史“活化石”之称,它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一直为众多学者所探讨,苦苦找寻它的传承密码。本文试从马街书会及说唱文化谈起,对其民间说唱与信仰进行浅探。
说唱内容与民间信仰息息相关。千百年来演变中的民间说唱文化是师带徒形式的传承,具备口口相传特征,具有很强的民间性。在民间说唱的文化底蕴中,凡是能把说唱神祇内容即还愿书的艺人在民间是很受尊敬和欢迎的。说唱艺人一人就是一台戏,一唱就能唱一个月或几个月,成本低且能达到主家满意。因此,说唱艺人的生存空间大,大多在农村,尤其是在宝丰及周边地域的民众中具有广泛而深入的神祗信仰,这种民间信仰也可称为民俗习惯。这种民间信仰中有道教的神祇,如龙王爷、火神爷、灶王爷,有佛道相融的观音老母、送子奶奶,有儒释道和合的三皇姑妙善等等。
一、马街书会的民间民俗性
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可读万卷书。这是对马街书会的经典写照。
说唱文化是马街书会的本质内涵。
千百年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来自全国各地的成百上千民间说唱艺人,负鼓携琴,汇集宝丰县城南7.5公里马街村旁的麦田里,以天为幕,以地为台,说书亮艺,以曲会友,演唱的曲种达三四十种,曲目数千个,可堪称“书山曲海”。方圆百里数十万民众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来赶会,听书、写书,会场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2006年,马街书会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马街书会获得“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大会”世界纪录认证书;2024年,中国农历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马街书会作为“年市、社火、庙会、灯会”等庆祝活动的特色举办地,在申遗文本中被两次提及。
马街书会的来历有多种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或多或少都有神祗内容。信仰也好,祈愿也好,它都是以说唱的形式表现着,并且是一年一度的延续着、存在着。
马街书会的存在可能上千年,可能数百年,但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确确实实在你我面前存在着。尤其是曲艺失落的今天,它更是一枝独秀,在创新中发展着。更重要的是它的民俗形式、内涵是原生态的活化石,是民间说唱过去、现在、今后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具有很强的民间性、民俗性、民族性,传递着真善美,摒弃着假丑恶,担当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化育人的特殊功能。
从大的讲,马街书会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圣地;从小的讲,书会是地方特色文化。关于它的成因,笔者从数年的资料收集整理研究中得出了以下几点:一是缘于说唱艺人对“根”的无限眷恋,对祖先的虔诚朝拜;二是马街人代代相传、善待艺人的君子之风;三是缘于宝丰及周边地区长期形成的唱“还愿书”的独特习俗。
不管怎么说,马街书会能延续到今天,它博大的体内流动着民族优秀文化的血脉,流传着民族精神的魂魄,更有民众信仰的骨髓,还有历史学、宗教学、民间文学、音乐、说唱艺术等等值得研究的方方面面。
马街书会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盛大民俗活动,其中说唱形式和内容是马街书会的主体内涵,“还愿书”又是世代民间说唱艺人中的老艺人均具有民众所需要的许愿、还愿说唱之功力。
二、民间说唱与民间信仰的广泛性
马街书会民间说唱艺人中的老艺人均具有民众所需要的许愿、还愿的段子。“还愿书”情况是这样的,过去,豫西一代山区、大小村庄都有神社,像火神社、土地社、牛王社、龙王社等。乡民为保一年四季平安,各社每年都要有社头到书会上请班说书的来村里说唱酬神。还有一些村民添子应孙、祛病除灾、起房盖屋等喜庆之事也要到会请摊书酬神还愿,故称之为“还愿书”。
唱“还愿书”一般为三天。头一天叫“扎书”,时间一般在正午时分演唱。主家要在上房屋或院里“搭神棚”、立牌位、设香案、摆供品。主家先恭敬叩头,净手焚香,诚挚感谢神明的庇佑,并恳请继续庇佑家人安康、事业顺遂,等燃放鞭炮后,艺人向供桌施礼,即可开书。艺人上场先作请神诗,如:
打扫神前地
净手焚信香
神圣伏宝位
四季保安康
然后祝愿,唱书帽:
一门五福喜气生
万里封侯挂彩虹
封侯封相佛手印
寿比南山不老松
不老松常挂封侯印
辈辈子孙享华荣
这时,主家将封子(书价之外的钱,或叫红包)放在香案上,艺人则开书唱“神段”。这些神段其中有:求子者要敬送子观音,又称三奶奶、送子奶奶、送子娘娘;求财者要敬财神;求一年风调雨顺者要敬祖师爷、龙王爷、火神爷、土地爷等等。信众遇事要拜,出门办事要拜,逢年过节要拜,逢初一、十五要拜,大的庙会要拜。
“还愿书”这一独特的民俗成为民间信仰广泛性的基础。同时,这一独特的民俗内容与形式又是接地气、贴民心,与百姓和社会生活紧密关联的民间说唱艺术。
三、马街书会民间说唱的功能性
马街书会民间说唱的功能性有两个方面,一是把民间信仰的传承民俗化;二是以好看易懂的表演方式,把民间信仰的思想观念传送到老百姓心里去。
经过民间艺人千百年的代代传唱,许多段子在民间已耳熟能详,根植于民间说唱段子中的人物故事成为民众向往的偶像,潜移默化中,听者被教化了,这就是教化醒世的功能。例如:像灶王这样的神祗,用来劝善是最合适的。他曾经有缺陷,但他修善改过成了神,世上还有什么故事能比这更有说服力呢?因为他当过坏人,又变成了好人,所以可以拿他来说明悟道成仙要有一个“修”的过程。经过说唱艺人的说服,老百姓愿意祭灶守戒,照着师傅说的样子去做,这个过程就是劝善。与一般劝善不同的是,马街说书的劝善是把自然神与社会神截然分开的。自然神高不可攀,“上八仙”人类无法企及,劝善者决不强求;“下八仙”是人人能为的,灶神就是例子;“中八仙”是利他主义者。过家居火宅的日子,只要利己并利他,就能当上“下八仙”,在马街书会上,这方面的一个被唱者和听众双方公认的、重复率最高的书段就是《韩湘子度戒》。
结语
今年6月,我县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令人振奋。保护文化生态,畅享说唱文化。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笔者对马街书会民间说唱与信仰进行浅探和分析,探索和研究民间说唱与信仰对“活化石”马街书会的根源魂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赵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