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艺·副刊总第3576期 >2020-04-07编印

清明 柳枝青青插门头
刊发日期:2020-04-07 作者:□ 郭敬伟   语音阅读:

4版2040702.jpg

  又是一年春来到,想起春天最富诗情画意的节日——清明节,我不由想起小时候老家清明插柳的风俗。

  记得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下午,就有很多小孩子们爬上柳树,去折断一些柳枝,或制作成哨子,吹起来,或编成帽子,戴起来。试想那热闹的场面:一群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吹着柳笛,戴着柳帽,穿梭在大街小巷,加上牛哞羊咩,鸡唱鸭和鹅展翅,构成了一幅清新淡然的农家闹春图。更重要的是,拿回家一些柳枝,次日早上把柳枝插在门楣上,插在窗户上。当然,也有人在清明节当天一大早起床去折柳枝的,同时,还会捋柳叶晾干当作茶叶泡茶喝,且美其名曰:柳叶茶。所以,到了清明节,人们与“柳”分不开。随便到街上走走,随便去串个门,门楣上、窗户上都摇曳着枝青叶翠的柳枝,别有一番风味。

  长大后,上学、工作,清明节几乎没有在老家过过。去年的清明节,放了假,我回到老家,一方面慎终追远,怀念先人,另一面,也想感受一下儿时过清明的热闹劲儿。但是,时过境迁,儿时的热闹却只能留在了记忆里。插柳只保留在个别“执拗”老人的家庭中。个别的年轻人竟然把插柳当作了落后的象征。这也难怪,时代在发展,过去住房是土墙,门楣旁随便就能找个缝隙、小窟窿,插柳很容易;现在,砖墙而且还用混凝土浇铸,哪有插柳的缝隙?问起一些乡亲,他们笑着说:“现在,不兴插柳枝了。”但我,却感到一丝怅然。好在我年逾古稀的老父亲还在坚持着传统,从邻家大门口的柳树上折了一把柳枝,恭恭敬敬地插在我家的大门上方和窗台上方。

  节后,上班了,问及一些同事他们家乡是否有清明插柳的风俗。大多数答曰:“没有。”看来,我们老家清明插柳是保存了古代的传统。我打开电脑,在百度上一搜,有关清明插柳的风俗和报道弹出来一串串。其中有一则是这样说的:“在古人观念中,柳树有着神奇的力量……唐人认为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也有记载:‘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怪不得家乡的老人们说:“清明插上柳枝,蝎子不蜇的。”

  在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是由“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共同融合而成的重大节日。除扫墓外,还有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等多种民俗活动,但遗憾的是,插柳、荡秋千等风俗现在已很少有人知晓和问津。在家乡,插柳戴柳的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正在渐行渐远。我不由感到一阵阵遗憾。虽然折断树枝有损树木的成长发育,但柳树生命力极强,对成长也造不成多少危害。另外,在我的感觉中,清明节才算是最富春意的传统节日。因为春节虽名为“春节”,但正在数九寒天,即使过了立春,也鲜见自然界春天的气息。只有清明节到来时,春暖花开,春鸟啁啾,到处春潮涌动,洋溢着浓浓的春意。但愿我们把清明节丰富的内涵传承下去,使我们自己的节日承载我们民族更多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