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桓河下游小西湖段
“河水清了,臭味没了,来桥边散散步,心情舒畅,浑身轻松。”正在漫步的大营镇南街村村民晋冠华说。11月9日傍晚,笔者来到桓河下游小西湖边,看到人们在湖边进行各种健身活动,缓缓流淌的河水在月光下微微波动,情景交融中诉说着桓河的历史文化。
大营桓河,归属净肠河,境内全长14公里,途经16个行政村,古往今来,担负着大营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是大营人生活的“一半”,也记录了“双城”古镇的历史渊源。
“小时候,街上枯井多,家里吃水困难,早晚洗洗涮涮都是在这儿。水,清泠泠地流着,可是方便了大半个镇区的群众。”该镇二村年过六旬的徐老伯回忆着。
随着工业城镇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河道的污染现象滋生,河道环境治理成了一项“大工程”。
近年来,大营镇着力打造生态环境治理,水域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根据“一河一策、一年一计划”的工作要求,大营镇合力攻坚扎实开展清河行动,发力清淤、清堵工程,实现河道范围内污水无直排、水域无障碍、河面无垃圾、堤岸无损毁、绿化无破坏,沿河无违章搭建及非法畜禽养殖。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观河道。
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守住一泓碧水,延续桓河历史文化。截至目前,该条河流共清理各种垃圾50余吨,出动打捞船只5条、人员12名。经过集中整治,如今的桓河重新成为大营镇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陈亚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