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乡村振兴总第3970期 >2021-11-16编印

盘活闲置农房 打造民俗庭院
让“沉睡”的老宅焕发新的活力
刊发日期:2021-11-16 作者:  语音阅读:

干净的庭院、石砌结构的房屋、木板门框、方形木栅窗台,墙上挂着煤油马灯、农耕器具和屋顶长满苔藓的瓦片更显得古色古香,勾起了人们对旧时乡村生活的点滴回忆……

日前,笔者在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余家村看到,经过改造的古旧老宅,形成独具特色的民俗庭院,让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流连忘返。

进入老宅,空调、电视、沙发、大床、抽水马桶……屋内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与外表斑驳的老屋形成鲜明对比。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绿意盎然,坐在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里,体验着现代化的设施,让人感觉很奇妙。”今年四十多岁的游客马鹏展说。

“没想到闲置的老房子现在成了宝贝。”余家村党支部书记张红昌说,村里的这些老旧石砌结构老宅,经历几十年的风雨,本属拆除的危房,经过改造,成了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每到节假日,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据了解,为推动乡村振兴,我县于2019年6月成立了余家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发展村集体经济,把余家村部分搬迁后留下的闲置传统建筑老宅,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民俗庭院,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能够让农户参与分红,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

与此同时,作为全县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村的石桥镇邢庄,把推进宅基地改革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该镇对腾出来的宅基地进行精细化分类盘活,以老旧宅基地入股形式成立邢家酒业有限公司,每年村集体可分红6万元,有效盘地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为乡村振兴释放出新的活力。

“邢庄村有悠久的酿酒历史,我每年以5000元的租金承包了村里的几户老宅,打造成了小酒馆,去年一年收入就7万多元,比出去打工强多了。”该村返乡创业青年邢延豪说,以前村上“脏乱差”现象严重,现在进入村庄,路边溪水潺潺流,道路干净整洁,村内环境优雅,已成为附近市民周末休闲旅游的热门选择。

如今,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这些“沉睡”的老宅正在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据了解,全县共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741宗,面积259.73亩,用于改建图书馆、村史馆、养老中心等公共设施,发展文化旅游、民宿,打造菜园、果园、花园、游园等,收回的土地房屋实现了高效利用,激发了乡村振兴新的活力。       (李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