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艺·副刊总第3974期 >2021-11-22编印

宝丰戏
刊发日期:2021-11-22 作者:◎余文政  语音阅读:

4版112201.jpg

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宝丰城有班“二黄”戏,扎在城关南后街东头楼院,这个戏班有“三土”:土台子、土座儿(即满地一片土坯头儿、砖头块儿)、戏装也是灰头土脸。演员“七戏子八牙”,穷凑合;露天演戏,穷对付。

到了五十年代,鸟枪换炮,成立个宝丰豫剧团。场子在城关东大街路北一大院。次第搭棚、横几、设座儿,俨然是一个剧场了。一旦开幕,有幕有景,座无虚席。还有卖香烟的,卖花生、瓜子的,硬是把观众伺候得舒舒服服、得得劲劲。

戏装道具双新,演员名角儿荟萃。顶尖的角儿是唱红脸的吴银船。一场《古城会》令观众为之倾倒。他嗓音浑厚、字正腔圆、沉郁而高吭,一亮相就是满堂彩。只见关老爷一脸枣红颜色,三绺髯口飘撒,丹凤眼、卧蚕眉、绿巾绿甲、手执青龙偃月刀,扮相威风凛凛,相貌堂堂、武将身份、文人架式、一步一个架式,将帅风度十足。

还有男扮女相的演员许金柱,城关南后街人,我的同乡,也是名角儿。虽五十多岁了,一旦装束上场,虽徐娘半老却丰姿绰约,十分耐看。他(她)唱腔圆润清顺、韵味甜美、流畅不涩如行云流水。人家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曾享受过国家级津贴哩!

李山娃,扮相俊美英挺,场场《长坂坡》百看不厌,白甲银矛在曹营中杀得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靠旗小生之最。

至于其他短打武生也不含糊,后跟头不楞楞翻得和鲁迅的《社戏》中写的铁头老生也差不了多少。

白云秋,山娃之妻,旦角一流,扮相唱工俱佳。艳扮一出,一片掌声。只见她面如春色、目如杏仁儿、流转顾盼、沉鱼落雁。前年回访宝丰,故地登台,仍受欢迎。

老生刘连增,也很值得说道。他身材健硕、扮相雄壮、一表堂堂、威气八面、唱腔宏亮、响遏行云,即使在南岭笔山都依稀可闻,却落了个“使死不叫好”的外号。太可惜了!

为啥有此评价?君不见好的唱工讲究抑扬拖宕、快慢起伏、声情并茂,一唱三叹,千变万化,靠的是艺术的天资、悟性和创造性,审美的细胞兑不了假。若是无平无仄如非洲狮吼、峡江猿啼,即是声震屋瓦、响彻云霄,也只是震耳欲聋、味同嚼蜡,亦只如涩水,索然何趣?

再说说宝丰戏的魅力,不仅大人喜听乐看,就连小孩也着迷不已。君不见忠臣孝子、才子贞女、帝王将相,及华夏的仁人志士,极尽了千年云月、万古悲欢,演绎了市井五味、社会百态,感荡而流淌了观众多少清泪矣!

袍服绣锦带嵌玉,发人顿生青云思;大将出场胆气豪,腰横宝鞘霜刃刀。也会让一颗孩稚之心中充斥了些许凛然之豪。何况还有管弦之奏,让人心耳共乐呢。

买票看戏当然天经地义,但是小孩子家哪有钱买票?老想看戏就作“墙上君子”,一经被捉毫不客气,揪住耳根请请去去。我有心效而翻之却无那个胆子,还是买票为宜。持票理直、十足底气、大大方方、昂头进去、见缝插身、扛扛挤挤。但是站着看戏仍不美气,于是就一咬牙充大尾巴鸟儿买坐票!前排票贵买不起,就买末一排便宜的,既可坐又可立,坐在凳子上吃花生,站在凳子上放眼而望一览无余。

时光如戏,我已垂垂老矣。足不出户、不拥不挤、一尘不染、清清气气。视频上好戏连续、九洲十集、五光十色、千红万紫,十大剧种京、评、豫……越剧、沪剧、黄梅戏,三秦晋剧、两河梆子,目不暇接、如醉如痴。国粹京剧更是高端之戏,戏目济济:《一箭仇》《二进宫》《三岔口》《四进士》《五人义》……名角如云,流派纷呈,念、唱、做、打,内含颇丰,倾东海之水流不尽,尽南山之竹书不罄;一代粉墨千秋义,八方风采万代情。但是京剧、豫剧各有奇,各领风骚各如诗。

言之不尽,再打油吟:

宝丰戏剧目展:《柳绿云》《桃花庵》《五凤岭》《两狼山》《三滴血》《三哭殿》《劈山救母》《打焦赞》……

演员阵容亦可观:张占标团长兼,程秋法是襟连,王老九掌鼓板,还有陈红旗这位书写戏报的演职员……

幕拉过、舞美现:张化敏画精湛,金梅生大师有真传,还有大匠名梁会,北三里营村有家园;如椽大笔双挥洒,柳色如染雨如烟,桃花如面送归船,这系《白蛇传》中的大景观。

水滔滔、似被淹,浪漫漫、在眼前,人工操作会动弹,这是《张羽煮海》中的动景观。

微言可畏不可管:就这刷子充好汉?比之京美如天渊,井蛙池鱼观大天!远茫茫、近漫漫,大江浪、任舒卷,巨火烧、任炽烜,这是火烧《赤壁》中的高端大气美景观。千军万马五出场,四面八方染醉颜。

寸有长,尺有短,莫以此长量彼短,取长补短放眼量,优势互补最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