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艺·副刊总第4100期 >2022-05-30编印

祭述屈原
刊发日期:2022-05-30 作者:□余文政  语音阅读:

4版053002.jpg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岁岁端阳,魂牵梦绕的总是对大夫的遥想和怀念。此一管文算是对伟大杰出的诗人之祭述吧。

  (一)屈原为何被逐放?

  楚怀王令屈原拟写国书,上官大夫欲知其内容,因系国密,屈不与之看,上官恼羞成妒,反诬屈原泄密,王轻信而逐屈原。

  此冤与苏轼的“乌台诗狱”之冤大相似了。东坡有桧树一诗,诗中说桧为龙木。群小早就妒忌苏公的高才拔萃了,于是结伙罗其罪名,说苏指桧树为龙木是骂皇上,又说苏“初无学木”、浪得虚名,种种诬词、指鹿为马。就这些天方夜谭式的谗污之鬼话,也能让神宗不神、六神无主。东坡危矣!

  于是苏公被执,牵州府长官如牵鸡犬!

  (二)屈原在流放中思想如何?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以忘之?”

  无罪而逐弃,刻骨铭心;故国的安危,人民的苦楚,大夫也不会忘怀。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陆游后来因爱国而屡屡遭贬的情景与此何其相似,一千五百年后,又何曾忘之?

  (三)流放之时,大夫形象如何?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高冠长剑(陆离),行立傲然,戴挂之行象,似傲对严冬的参天劲松,照彻阴黑的电光石火,天人共鉴。

  (四)流放南国,心境如何?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放眼浩渺湖波、万顷江浪,又见黄叶飘飘、金风习习、落木萧萧、一望无际,壮美之景象,让屈原豁然开怀之情跃然于辞句之中了。

  即使到了冬天,远山翠没,近岸石显,“洞庭扬波江汉迴”,大风骤至、江水倒流的偶奇之景,诗人也许会见到的。

  自然界的壮阔江天绝非深宫院的金碧辉煌所能替代;更非群小争权误国的乌烟浊气所可此拟。大夫身为流放,也是解脱了。

  (五)屈大夫晚情如何?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早晚吮吸兰花兰叶滴下的露珠,傍晚吃点菊花的花瓣儿(宁与花枝为洁伴,不与群小为污伍)。

  (六)屈原怎样认知操行之清浊?

  他有个隐士朋友问他:您是国之大夫,怎么会落魄如此呢?

  答:人醉我独醒之故。问:为啥不随波逐流呢?答:难道让美玉变石头,君子成小人?我做不到!

  总之,屈原的积极的浪漫主义诗风,伟大的爱国情怀和高洁高尚的操行等等,如高峰上的承露凌霜的雪莲,尘世上出泥而不染的芙蓉;像危岩边披雪傲冰的红梅,峡谷中流芳溢香的幽兰。大千世界因屈原而增璀璨,万古青史因有大夫而显峥嵘。屈原之风光昭日月,大夫之辞辉煌乾坤!

  笔者以诗颂之:

(一)蒙冤之叹

彤彤丹田为社稷,耿耿洁忠更无匹。

方把国文拟直正,旋即逐臣行折曲。

贤良岂能倾禹鼎,奸恶自多乱纣彝。

一派胡言两谗语,千古奇冤万代异。

(二)亡国之惜

清浊无奈同朝堂,奸人擅权丧王邦。

南疆鹤鸣晨霜冷,北郢鸦啼夜雨凉。

 茫茫意跟亡路远,漫漫心在兴国长。

与其合流共污水,不如独洁扑一江。

(三)辞光之颂

 一旦抱冤怀石归,千秋高风亮节垂。

远山无语尽叩首,近水有声皆低眉。

 楚辞章法成后典,唐诗韵律效前魁。

煌煌青史闪洁萃,斌斌明文照光辉。

(四)龙舟祭赛

   大夫一去不还阳,千言歌罢万悲伤。

   舍生取义大慷慨,赴死舍命无彷徨。

  百舟齐发怜洁忠,众楫合力忆善长。

举世华裔同祭念,人人不忘汩罗江。

                  作者系宝丰县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