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可在爷爷眼中,用梧桐树叶的凋落来判断秋天的到来,是城里人才会挂在嘴上的文酸句子;庄稼人的秋天,是从玉米的成熟开始算起的。
立秋前后,当初那些小小的绿苗子已经长得像个玉米样了。逐渐齐人高的个头,一列列整齐的在田里挺立着,像极了成天比着个头期待长成大人的少年。空气中还弥漫着蒸腾的热气,但任谁一到玉米地看到这长势凶猛的玉米杆子,都得心满意足地发出欣慰的赞叹,“嗯,秋天要来了啊!”
每年的立秋前后,爷爷都会特别注意着天气雨水,不是站在村头眺望远处的几片云,就是守着收音机等着听天气预报。
刚开始的几天,每次看见远处有几片隐约的黑云,爷爷便会摩擦着手掌,眯着眼睛,以一种胜券在握的语气缓缓道,“雨要来了,我的玉米们又要窜一窜喽!”只是那几片云偏不遂爷爷的愿,眼看快到我们头顶的时候,又调皮地飘走了,留下长长的尾巴仿佛是在捉弄当初对自己胸有成竹判断的爷爷。
于是爷爷转而相信科学,“天气预报肯定准,人家用的是精密的科学仪器,有专家在测呢!”爷爷抱着收音机向奶奶解释道。无奈天气预报员哪里了解爷爷的心思,好几天报的都是晴天或多云,把爷爷焦虑得在田头踱来踱去,“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这不下雨,我的玉米可咋办呀!”
原来爷爷的心记挂的始终是他的庄稼,土地里耕种的玉米。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农民们靠天吃饭,一年的收获都在这一场秋雨了,怪不得爷爷成天念着雨啊雨的,他希望那飘走的云能听见他的热切期盼,回来为地里洒下珍贵的甘露。
偶然的一天清晨,劈里啪啦的雨声叫醒了人们。清爽的湿气透过门缝和窗户钻进了屋里,钻进了人们的被窝。突然的凉意并不会使人们懊恼,反而让他们的脸上露出来欣慰的笑容——秋不凉,籽不黄,下雨了才有好收成呀!
在我的印象里,立秋没有雨的年头很少,但很多年有那么一次,也足以让爷爷愁个半年。剥开玉米棒子的层层外衣,里面裹着的只有干瘪瘦小的玉米芯子。爷爷心疼地看着满地蔫头蔫脑的玉米,无奈地叹息。家里这种因为收成不好带来地阴云一直持续很久才会散去。
如今,家里的几亩地早已被人租去搞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我陪爷爷去参观过一次。空中施肥的无人机,轮胎有一人高的拖拉机,我看着那些现代化的设备连连惊叹,原以为爷爷也会大加赞赏,谁知他竟沉默着看完了所有的设备,直到离开的时候才自言自语了一句:“最重要的还是天气啊!”
爷爷与土地、天气打了一辈子交道,如今住在城里,也不忘在阳台上种些花花草草,爸爸打趣地问爷爷,种花需要看天气不?爷爷一边给花修剪一边回答:“现在都能无土栽培了,那日光灯都能照花儿了,你说还需要看天的脸色不?”(作者: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