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艺·副刊总第4154期 >2022-08-15编印

夏天,有一种快乐叫做摸爬叉
刊发日期:2022-08-15 作者:★君亭  语音阅读:

没有摸过爬叉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知了的幼虫叫金蝉,我们称之为“爬叉”。童年的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挖爬叉、摸爬叉和吃爬叉。爬叉对我来说,就像晚霞后的余光,那么让人怀念。

悠悠日落月云闲,老幼提灯进田园。踮脚轻蠕满树觅,为捉金蝉忘家还。晚上七点多,天色渐渐昏暗,树林里人声鼎沸、灯影乱晃,好不热闹。树林里的小径也被一次又一次的踏过,每棵树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手电筒搜寻。公路两旁的树林里,看到三三两两的老人、年轻人或小孩,拿着手电筒和矿泉水瓶,打出的灯光在树林里来回穿梭。树林里灯光闪烁,人头攒动,影影绰绰。

据说,爬叉在地下孕育、生长、成虫,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只要气候、地面湿度适宜,爬叉就会爬出地面羽化成蝉,然后在高高的树上鸣叫,只喝露水。在儿时的记忆里,夏天的夜晚和小伙伴们摸几只爬叉,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摸爬叉的快乐是根植于乡下长大的孩子心中的,没有摸过爬叉的夏天是不完整的,没有摸过爬叉的童年也是无趣的。

“天黑之前地下挖,天黑之后树上抓”。为了有一个安静的蜕变环境,爬叉即便是白天爬到了地面,它也只挖开一个细小的洞,露出两只小眼睛。挖爬叉是很有讲究的活儿,因为树下有很多小洞,但那些大多都是蚂蚁洞。用乡下话说,刚烧汤的时候,大概六七点钟,还能看见爬叉眼儿的时候摸爬叉,那是最有成就感,最快乐的时刻。猫着腰,或蹲在地上,手里拿个小铲,或捡根硬度够的小树枝儿,地毯式搜索地上的小眼儿。

爬叉洞从外面看,只是一个极小的孔,一点也不显眼。那种小小的,薄薄的,手指甲儿一抠,眼儿立马变大的,而且还能瞅见爬叉那惊恐的两只大眼睛的,下手探一下,爬叉立刻迅速的缩进洞深处去,越是用手指抠,它就越往回缩。不好弄出来,就用细棍插进洞里搅动,爬叉便会用它那两个大钳子反抗,傻爬叉呢,肯定会以为你是天降悬梯呢,立马两个大钳子紧紧地抱着细树枝,小心翼翼的轻轻往上一提,憨憨地爬叉就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

可是聪明的爬叉呢,它似乎戒备心很强,已经意识到了你就是个危险体,反侦察意识很强的它,会迅速把身体脑袋缩进洞去,越缩越深,直到你手指够不着。这时的你,如果拿着个小铲还好办,可以在洞的旁边顺着它洞的方向挖下去,或许还能把爬叉挖出来,如果你没拿小铲,只凭手指头或细树枝,你干瞪眼吧,望洞兴叹吧,马上到手的爬叉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它逃之夭夭了。

每到一棵树下,先盯着地面看,再看树的枝干,绕行一圈,就这样一棵树一棵树的找下去。离那树还有两三米远,手电筒照过去,没到树跟前,就看见第一棵树上一只爬叉正匆忙往上爬,心里是一阵小激动,三步并作两步,到了跟前。“诶?爬叉不见了!怎么搞的?”心中甚是疑惑,“这一眨眼的功夫,能跑哪儿呢?”往上照,没有;往下照,还是没有。又往地上照了照,“哈哈,地上躺着呢。”只见爬叉六脚朝天,一动不动,如同死了一般,爬叉肚子的肤色跟土壤的颜色很接近,如不认真查看,你很难发现它。这是爬叉为了逃脱被逮,耍的小伎俩!这小东西,还挺有心机!后来知道,这是爬叉自我保护的一项本能。

我最最痴迷的就是发现树枝上刚刚蜕变的嫩知了,夜晚的手电筒灯光下,树叶的绿,再加上知了的嫩,嫩的头,嫩的爪儿,嫩的背,嫩的尾,嫩的翅,甚至翅膀上都带着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儿。这时候的知了是最美的,美得清新,美得心颤,美得醉煞个人。这时的你,真的舍不得打扰到它,不忍心破坏知了与夜晚的树叶美的和谐;这时的你,沉浸在这种安静的美中,顾不得蚊虫的叮咬,如痴如醉地欣赏着这静美画面,愣是挪不动脚步。

从第一棵树逐一排查,一只、两只、三只……不大会儿,五棵大树上斩获了十多只。估计今晚又是大丰收了,一开始就捉了这么多!心中甚是兴奋。挨着往里面寻找,可能是里面的树,别人刚照过,接连照了十来分钟,竟没捉到一只,心中又是一阵失落。

第二天,无数“漏网之鱼”在树上“金蝉脱壳”后,汇成了鸣声一片,让那酷热的夏天变得生动多姿。现在,人们摸爬叉更看重了它的商机,市场上一只爬叉能卖到八九毛钱,它的美味走上了大众餐桌。有经验的人一晚上能摸几十只,收获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这样美好的日子每天迎来一次,直至夏去秋来,那份快乐与充实,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    (作者:君亭  系红星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