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平凡的世界》是在初中的学生时代,依稀记得当时读了几页之后,我甚至觉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也不过如此,心里虽这样想,手却忍不住一页页地往下翻。
“只有不丧失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当时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在封面写下这样的句子,当然更不用说我根本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再读时,我被书中主人公那跌宕起伏的命运,十年文化动乱中被束缚的社会,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等等这一切深深的吸引住了。
《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遥的长篇小说,曾获得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书中孙少平是一位“揽工汉”,进城拉砖,用赚来的钱建窑烧砖,因为他追求努力,于是从揽工汉成为了建筑工人,最后又当上了煤矿工人。也因为他不甘平凡,尽心尽力干活,成为了优秀工人。虽然他在后来的工作中遭受打击,并且祸不单行,妻子被确诊为肺癌,可他并没有被击垮,又充满信心与希望回到矿山工作。通过痛苦、挫折、劳动、追求、爱情和社会冲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普通人在成长路上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本书中,作者用一种现代主义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通过描写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化过程,刻画了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深深感染了我,在人生道路上让我少了许多迷茫,多了几分面对人生苦难的勇气。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平凡的世界》用白纸黑字地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
人生的每一步都在成长,都在进步。世界是由我们这些许许多多的平凡的人组成的,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执着的追求与渴望,学会在逆境中历练心智,在平凡中寻找坚强、战胜自我,找一个奋进的理由让自己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平凡的我们依然可以渡不平凡的人生。
尤其在当下,在“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的赶考路上,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时刻牢记无论在什么位置,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才能更好地服务老百姓,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我就一定能战胜苦难。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心灵史,给予我温暖和力量。我无论多么平凡,只有不辞辛苦,才会厚积薄发,走出平凡的世界渡不平凡的人生。
(此文获我县“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红色经典阅读主题读书征文活动一等奖)
(作者:史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