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健康·生活总第4366期 >2023-07-19编印

健康教育宣传栏
炎夏吹风 谨防面瘫
刊发日期:2023-07-19 作者:  语音阅读:

入伏以后,骄阳似火,风扇、空调成了居家必备,恨不得把风开得越大越好,“吹风一时爽,面瘫悔断肠”同时也为面瘫的出现埋下隐患,夏季是面瘫疾病的高发季节,那么,什么是面瘫?又怎么预防和治疗呢?

面瘫常见的是周围性面瘫,又称Bell麻痹或面神经炎,为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甚少。

一、面瘫的病因

中医认为面瘫主要是因为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外邪乘虚侵入面部,痹阻经气,使面部经脉失养所致。

西医认为是受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巨细胞病毒等)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到压迫,进而形成面瘫。

二、面瘫的预防

预防面瘫,首先要注意保暖,应避开强风对面部的直接袭击,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过劳、酒后及患有高血压病、关节炎、神经痛等慢性疾病者,尽可能不要直面迎风。另外,身体虚弱者要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气温适度的时候可选择不同锻炼项目,如散步、跑步、爬山等。多吃些韭菜、芹菜、玉米菜等高纤维蔬菜,既可增强体质,又可增强抗病能力。

三、面瘫的治疗

1、药物治疗 治疗面神经麻痹最常用的药物是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2或者甲钴胺、维生素B1。针对病毒感染导致的面神经炎,可以应用抗病毒的药物,如阿昔洛韦或者更昔洛韦口服。治疗面神经炎时,为了减轻面神经损伤出现的水肿,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者地塞米松。当面神经炎进入恢复期之后,可以进行针灸理疗,进一步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2、针刺疗法 针灸作为治疗周围性面瘫最佳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活血通络、疏调经脉,促进面神经、面部肌肉组织吸收营养,加速排出病理产物,进而达到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目的。

①普通针刺: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少阳经腧穴为主,如阳白、四白、太阳、迎香、地仓、颊车、牵正、颧髎、翳风、合谷等穴,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主要针刺方式,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

②电针:颊车与地仓、阳白与四白各为一组,各接电极一头,以断续波刺激,通电20分钟,通电量以面部肌肉轻微跳动为度。电针宜于后期使用,急性期不宜多使用,适用于恢复期及发病时间较长者,效果显著。

③温针灸法:取颧髎、下关、曲池、外关、合谷等穴,行温针灸,或悬灸面部,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对于风寒型及正虚型,效果极佳。

④头针:用毫针刺法,从上向下进针,将针体迅速推进双侧顶颞前斜线、同侧颞中线及额前线,根据病情确定补泻手法,手法刺激不能过强,直接激活颅脑,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配合普通针刺效果极佳。

3、艾灸疗法

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体表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神经、体液的传导,以激发和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气至病所,起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疏通经络,改善面瘫症状。

①直接灸:将艾柱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在治疗中主要取地仓、颊车、迎香、下关与足三里等穴位,以温经通络、扶正祛邪。

②隔药饼灸:在艾灸过程中,穴位与艾绒之间用药饼隔开,在进行隔药饼灸时可与普通针刺、头针及其他疗法相配合,联合治疗效果更为突出。

四、日常护理

1、眼部护理:急性期减少户外活动,保持眼部清洁;可佩戴眼罩或涂抹眼药膏,预防暴露性角膜炎;尽量减少用眼。

2、面部护理:注意面部保暖,避免空调、电扇直吹脸部;可对患侧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面肌开始恢复时,可做皱额、闭眼、耸鼻、吹口哨、鼓腮、示齿等动作,每日1-2次,每次约20分钟,直至康复。

3、饮食护理:有味觉障碍的患者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避免坚硬的食物;尽量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注意饭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4、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心理疏导,以良好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炎炎夏日,一定不能贪图凉爽,而让大风吹呀吹,引发面瘫,给身心带来伤害,让我们合理取凉,清爽一夏。(县中医院康复科 张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