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艺·副刊总第4474期 >2023-12-25编印

趣谈古时冬至
刊发日期:2023-12-25 作者:◇ 蔡璐  语音阅读:

3-12-25-2.jpg

冬至,这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冬至不仅是一个时节,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一种生活情趣。

在古代,冬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节日的庆祝方式多种多样,充满了生活色彩和人文温度。

冬至假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在那个时期,冬至被视为新年的开始,人们会放五天假来庆祝。天子会率领官员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种仪式感极强的庆祝方式,让冬至的气氛更加浓厚。

到了汉朝,假期缩短为三天,但人们的热情并未减退。反而,冬至节正式成为了民间节日。官府会举行隆重的“拜冬”仪式,人们也会聚在一起,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汉书》中有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这一记载充分说明了人们对冬至的重视。

唐朝的冬至假期达到了七天,与春节相等。宋朝时,更是将冬至定为“法定节日”。明朝时,假期天数有所减少,但冬至的节日气氛依然浓厚。《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了明时冬至节日的盛况:“百官贺冬毕,吉服三日,具红笺互拜,朱衣交于衢,一如元旦。”清朝基本沿袭了明朝的制度。

除了祭祀和拜冬,古时冬至还有很多民俗活动。在民间,有在冬至日给孩子赠鞋的习俗,以此希望孩子在未来健康成长。吃,也是冬至假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从汉时就已形成,据说是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甚是鲜美,于是民间也就开始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吃汤圆也是冬至时颇为流行的习俗。明、清时期的冬至日,人们会将做好的汤圆先祀神祭祖,然后一家人再围坐在一起慢慢品用,名为“添岁”。此外,各地冬至的特色美食更是不胜枚举,潮汕汤圆、东南麻糍、台州擂圆、合肥南瓜饼、宁波番薯汤果等等。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冬至假期已经不再是法定假期,但是在很多地方仍然有着冬至庆贺的传统。在这一天,人们会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美食,共度这个特殊的节日。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情趣和文化的传承。

让我们一起在冬至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