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特别报道·父城汝窑总第4540期 >2024-04-10编印

汝窑传世器型——北宋花觚
刊发日期:2024-04-10 作者:  语音阅读:

3-4-10-3.jpg

北宋 官窑粉青花觚

北宋汝窑花觚是宋中前期御用精品,是北宋时期的一种厚重礼器。它取法商周青铜礼器造型,融汇自然质朴之釉色达天人合一之大美,可谓北宋汝窑瓷器之颠峰作品之一。尺寸高16.5cm,口径12.2cm,足径6cm。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汝瓷,最能表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艺术品之一,大道至简,纯净高雅,温润古朴,似玉非玉而胜玉,为后世仰慕追寻的典范。汝瓷是《红楼梦》中的第一瓷,分别出现在王夫人、王熙凤、贾探春三个前后掌家人的房屋摆设中,它不仅是地位权力的象征,更成为透视贾家锦绣繁华的重要器物,人物个性及命运隐喻其中。

觚原为青铜制的古代酒器,也用作礼器,器形修长,细腰,盛行于中国商代和西周初期。作为花器的觚也保留了这个造型,称为花觚。因为花觚细腰长身、形似美人,又称作美人。

作为酒礼器的觚,大口、细腰、长身、阔底,多为铜制,盛行于殷商。目前所知最早的铜觚出现于商代二里岗时期,在周代逐渐衰落。

《考工记图》补注称:“凡觞,一升曰爵,二升曰觚。”《说文·角部》:“乡饮酒之爵也。”因而铜觚最初的基本作用是饮酒。《韩诗外传》中有记载:“二升曰觚。觚,寡也。饮当寡少。”可见觚也有劝诫人们饮酒有度,不因酒败坏德行的功用。

在商后期,觚逐渐发展为一种重要的酒礼器,《考工记》:“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商代尚酒,其礼器以酒器为中心。

北宋尚无出土或传世的瓷觚。目前已知最早的瓷觚出土物是南宋官窑博物馆藏的瓷觚,是南宋官窑的常见器形,但在其他南宋窑址中尚无发现。此时的瓷觚颇有仿制青铜器的意味,其瓷胎呈灰黑色,施釉较厚,釉面有开片,釉色为青色或米黄色,足底刮釉垫烧,因此大多是紫口铁足。造型多为大口、细腰、阔底的仿铜觚造型,大小各异,装饰较随意,部分瓷觚带有仿青铜器的扉棱、乳钉装饰。

宋代以后,瓷觚开始大量出现,元代是瓷觚发展的时期,在明清两朝,瓷器烧制技艺高度发达,各种形制、纹饰的瓷觚厚积薄发,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

宋人的尚古,是缘自对古今之别的体会和认知,明确了古今之别,把所谓的”古”从作“今”的现实生活中独立出来,“古”给人感觉是有距离和魅力的,比如前朝的“古鼎”、“古瓶”,如今可以用来焚香和插花使用更能体现它雍容典雅的艺术气息。

不同时期的花觚可以领略不同的艺术风格,没有花纹装饰的汝瓷花觚,更凸显器物的线条,是复刻作品中值得收藏和赏玩的雅器。         图文来源:荣意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