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劳模”。“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古代劳模们的那些劳动生活吧。
文学界劳模——陆游。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长歌行》《示儿》《浪淘沙》等作品,从北宋的徽宗、钦宗,到南宋的高宗、孝宗、光宗、宁宗,陆游一生经历了六个皇帝。他一生活了85岁,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留下诗篇9300余首,相当于平均每两天创作一首,在诗人中堪称“劳模”的极大典范。真可谓成就非凡。
史学界劳模——司马光。为了编写《资治通鉴》,他参考了宋神宗私藏的两千四百余卷书,还参阅了222种资料,三千多万字。前后花了19年时间,这19年,司马光秉烛至深夜,警枕破黎明,到66岁时才编写完成了和《史记》齐名的《资治通鉴》。司马光曾自诩“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真可谓呕心沥血。
司法界劳模——狄仁杰。为官期间,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担任国家最高司法职务,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案、错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官民1.7万人,其中无一人再上诉申冤。真可谓劳苦功高。
纺织界劳模——黄道婆。她出生于松江乌泥泾镇,因忍受不了夫家的虐待逃到海南,在那里苦学种棉、棉纺、棉织技术,三十多年后回到故乡,将自己所学到的先进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教给乡民。她被后人称为“中国纺织第一人”,她传承的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纺织技术的进程。真可谓心血殆尽。
医药界劳模——李时珍。为完成《本草纲目》,带着徒弟和儿子,翻山越岭,草行露宿,无险不至,结百草为友,与异兽为伴,凡是有药材的地方,就有他的踪影,甚至不惜以身试药。为打听民间偏方,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历尽万苦千辛,历时二十七个载,终于在花甲之年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真可谓殚精竭虑。
治水界劳模——大禹。帝尧时,中原洪水为灾,百姓愁苦不堪。大禹受命治理水患,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制定了新的治水方法。大禹为了治水,离家十三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曾三过家门而不入。那个时候,大禹每天的生活就是带领治水的民工,测量地形,开山筑堤,在野外常常以天为被、地为席。真可谓功德无量。
古代“劳模”数不胜数,他们肯堪重负,功绩卓著,为我们当下各行各业的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典范。(作者:聂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