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上所说的“汝窑”,系指北宋时期专为官廷烧造天青色釉青瓷的窑场,即狭义上的汝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窑中的汝窑,有人称之为“汝官窑”。考古调查和发掘情况表明,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广义上的汝窑系指宋代汝州境内的所有窑场。
2016年9月,作者郜现营(右)进京拜访著名古陶瓷学家、书法家、艺术史论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叶喆民先生(左),并请教传世汝窑瓷器鉴定事宜。
2013年6月,作者郜现营(右)在故宫博物院向国家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左)请教汝窑瓷器鉴赏事宜。
图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世汝窑三足弦纹樽
一、传世汝窑瓷器特征
汝窑之所以被后人推为“五大名窑”之首,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产品所施淡天青色釉清淡含蓄、不温不火,满足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审美上对颜色的捕捉。汝窑青瓷选料精心、做工考究、胎体较薄,绝大多数都光素无纹饰,个别采用刻、印花装饰。其基本特点是造型秀丽、香灰色胎、淡天青色釉、多采用裹足支烧、外底多留有细小支烧钉痕、釉面一般开有细碎冰裂纹。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造型:汝窑瓷器造型约40余种,其中,传世汝窑器型约21种。多为宋代常见的瓷器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是在制作上以模制为主,器型更加规整。有盘、碗、瓶、碟、洗、樽、炉、壶、盏、盏托、水仙盆等。(二)胎质:汝窑瓷器胎骨薄,胎色呈浅灰、灰白,因其色调与香灰比较接近,俗称“香灰胎”。通过对汝窑出土的大量瓷器残片标本仔细观察发现,其断面色调多接近土黄和灰中泛白,这是瓷胎断面与泥土长期接触土蚀所造成的。如果把瓷片打碎后,新断面的色调绝大多数为浅灰或灰白色,褐色和深灰色的极少,这是汝窑瓷器真正的胎质本色。另外,瓷器胎色的变化还与其烧成温度有关,烧成温度越低,胎色就越淡,烧成温度越高,胎色就越重,这是鉴定汝窑瓷片的重要条件之一。(三)釉色:汝窑瓷器以玛瑙入釉,以天青色为主,似“雨过天晴云破处”的色泽。色泽过重的呈天蓝色,釉色凝厚,视如碧玉。釉面有细碎的开片,有冰裂纹、蟹爪纹、鱼鳞纹等。当然,釉色还有粉青、月白、卵青等。天青釉熔点低,与烧制过程中停火时的温度和还原气氛有关。同时,还与施釉的厚薄有关。(四)支钉:汝窑多采用满釉裹足支烧,支钉很小,形如芝麻,故有“芝麻支钉”之说。(五)纹饰:有刻、划、模印和雕塑等多种装饰技法,其中以模印为主。图案以莲瓣、龙纹为主,还有鱼纹、鸟形、乳钉和弦纹等多种。诚如宝丰汝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宝丰君子汝瓷研究所所长王君子所言:汝窑特征是“天青色,玛瑙釉;看似薄,摸是厚;芝麻钉,釉裹足;体轻巧,内含秀;香灰胎,蝉翼纹;晨星稀,润如玉。”
二、传世汝窑瓷器数量
由于烧造时间短且烧成难度大,汝窑瓷器在南宋时期已有“近尤难得”之记载,流传至今的产品数量更为有限。从公开发表的情况看,传世完整器不足百件,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英国大英博物馆(含大维德基金会)和上海博物馆等单位。汝窑瓷器以其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传世稀少而备受世人瞩目。
汝窑传世品件数说法不一,但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其数量日渐准确。一是由中国硅酸盐学会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史》记载:“流传至今者不足百件,汝窑为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二是由汪庆正、范冬青、周丽丽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汝窑的发现》一书中附有“传世汝窑器一览表”,列出传世汝窑瓷器65件,并注明有收藏单位、资料出处、烧造工艺特点等;三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宝丰清凉寺汝窑》中指出“目前已知汝窑传世品的数量约为74件”,并附有“传世汝窑瓷器一览表”,表中注有收藏单位和资料出处;四是故宫博物院在2015年举办的汝窑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公布的传世汝窑瓷器数量为92件,并在编著出版的《汝瓷雅集》一书后附有统计图录。
综合近几年出版的《汝瓷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汝窑瓷器荟萃》《中国汝窑志》《汝窑为魁—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出土文物展》统计资料,我们初步认定传世汝窑瓷器为93件,分别被30家单位和个人收藏。
三、传世汝窑器型21式
汝瓷传世品的器类主要有瓶、盆、樽、碗、洗、盘、碟、盏托等。其器物除少数属仿古陈设用瓷,如樽、瓶外,主要是日常用具,如碗、盘、碟、盏托、洗等。传统认为,汝窑有十八式,即18种器型。根据我们的梳理,传世汝窑有21种器型。分别为:1.圈足洗2.平底洗3.椭圆洗4.浅腹盘5.深腹盘6.纸槌瓶7.玉壶春瓶8.胆式瓶9.长颈瓶10.圆口盏托11.茶盏12.酒盏托13.平底碟14.水仙盆15.三足樽16.三足洗17.莲花式温碗18.侈口碗19.花口盏托20.花口洗21.椭圆碟。
(一)圈足洗 传世汝窑中器型最多的就是圈足洗,共有35件,被15家单位或者个人收藏。具体是:台北故宫博物馆6件(4件带乾隆题诗);北京故宫博物院10件;英国大维德中国美术馆(伦敦大维德基金会)3件;上海博物馆5件;中国国家博物馆1件;香港艺术馆1件(带乾隆题诗);香港沐文堂1件;台北鸿禧美术馆1件;观复博物馆1件;美国费城博物馆1件;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1件;瑞士枚茵堂1件;瑞典哥德堡市如斯博物馆1件;荷兰莱瓦顿博物馆1件;2006年拍卖圈足洗1件。
(二)平底洗 传世汝窑中共有5件平底洗,被5家单位或者个人收藏。具体是:台北故宫博物院1件;英国大维德中国美术馆(伦敦大维德基金会)1件;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1件;中国国家博物馆1件;瑞典哥德堡市如斯博物馆1件。
(三)椭圆洗 传世汝窑中共有5件椭圆洗,被5家单位或者个人收藏。具体是:台北故宫博物院1件;英国大维德中国美术馆(伦敦大维德基金会)1件;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1件;中国国家博物馆1件;瑞典哥德堡市如斯博物馆1件。
(四)浅腹盘 传世汝窑中共有16件浅腹盘,被9家单位或者个人收藏。具体是:北京故宫博物院3件;英国大英博物馆2件(口径均超过16,定为盘);英国大维德中国美术馆(伦敦大维德基金会)1件;上海博物馆4件;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1件;天津博物馆2件;香港区百龄1件(1992年拍卖);日本私人收藏盘1件(高3.0口径17.1足径9.0);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1件。
(五)深腹盘 传世汝窑中共有6件深腹盘,被3家单位或者个人收藏。具体是:台北故宫博物院3件(有题诗);北京故宫博物院2件;英国大维德中国美术馆(伦敦大维德基金会)1件(有题诗)。
(六)纸槌瓶 传世汝窑中共有2件纸槌瓶,均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两件都有乾隆的题诗。
(七)玉壶春瓶 传世汝窑中只有1件玉壶春瓶,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八)胆式瓶 传世汝窑中只有1件胆式瓶,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乾隆的题诗。
(九)长颈瓶 传世汝窑中只有1件长颈瓶,被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
(十)圆口盏托 传世汝窑中只有1件圆口盏托,被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收藏。
(十一)茶盏 传世汝窑中只有1件茶盏,2018年由嘉德拍卖。
(十二)酒盏托 传世汝窑中只有1件酒盏托,被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十三)平底碟 传世汝窑中只有2件酒盏托,均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十四)水仙盆 传世汝窑中有6件水仙盆,被3家单位收藏。具体是:台北故宫博物院4件(3件带乾隆题诗);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1件;吉林省博物院1件。
(十五)三足弦纹樽 传世汝窑中有3件三足弦纹樽,被3家单位收藏。具体是:北京故宫博物院1件;英国大维德中国美术馆(伦敦大维德基金会)1件;美国辛辛那提博物馆1件。
(十六)三足洗 传世汝窑中只有1件三足洗,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乾隆的题诗。
(十七)莲花式温碗 传世汝窑中只有1件莲花式温碗,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十八)侈口碗 传世汝窑中只有2件侈口碗,分别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两件均有乾隆的题诗。
(十九)花口盏托 传世汝窑中只有2件花口盏托,分别被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和大英博物馆收藏。
(二十)花口洗 传世汝窑中有2件花口洗,分别被英国大英博物馆和日本私人收藏。
(二十一)椭圆碟 传世汝窑中只有1件椭圆碟,被广东省博物馆收藏。
(作者供图,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