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晚,月上柳梢,我县马街书会景区灯火辉煌,人潮涌动。随着震天锣鼓在田野上擂响,穿越1000多年、每年历时三天的马街书会从此开启了常态化演出的新征程。
马街书会位于宝丰县城南7.1公里处的应河岸边,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三,全国各地的说书艺人负鼓携琴来到这里,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吹拉弹唱,说书亮艺,切磋交流;方圆几十里的群众呼朋引伴,扶老携幼,听书写书,共赴这一曲艺盛宴。
近年来,马街书会被列入“中国十大民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曲艺史活化石”,被认定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大会”等,马街书会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我县一张特色的文化名片。
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我县行而不辍,不断对马街书会景区提档升级,修路架桥,并建起了书状元、曲坛名人雕塑苑,击鼓说唱俑主题雕塑,中华曲艺展览馆,中国曲艺交易中心,刘兰芳艺术馆,游客中心,停车场等,2021年,马街书会景区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深耕马街书会这片沃土,更好地弘扬说唱文化,打造活力马街书会,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马街书会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日前,我县确定了以“娱”字为抓手,突出“常态化、全天候”的理念,以丰富和创新演出形式内容为重心,多方联动,强化“食、住、行、游、购、娱”要素配置,在马街书会景区开启常态化演出。
8月16日起,每周二至周五的“马街书场”为观众呈现精彩的长篇大书演出,每周六周日的“马街故事”为观众呈现曲艺展演和沉浸式演出,周边还配套了餐饮、文创产品、儿童游乐、民宿等配套设施。同时,我县还在农历每月十三举办一期曲艺擂台赛,实现马街书会月月有,推动宝丰文旅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当晚,在马街书会景区常态化首场演出现场,快板书、评书、河南坠子、二人转、戏歌、魔术等剧种节目纷纷登场。精彩的演出,赢得了台下观众阵阵热烈掌声。尤其是80岁高龄的中国曲协名誉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登台助阵表演的评书《呼延庆打擂》,把当晚的活动推向了巅峰。与此同时,马街书会景区的“马街故事美食部落”、文创产品购物场区、休闲乐娱乐区也是人声鼎沸。天上的星与地上的灯,交相辉映;台上的管弦声、说唱声,与台下的欢呼声、叫卖声,响彻夜空。6万多人的相约,使这里变成了欢乐海洋。
“过去,马街书会会期是三天,总觉得不过瘾。以后,这里天天有好看的节目,还有名目繁多的非遗产品,传统美食,真美!”一位来自马街书会景区周边的村民高兴地说。正在摊位上忙活的一位商贩说:“我家就是马街的。过去,我每年在这里做生意,只能忙活三天。以后,我打算不出去了,就在我们家门口扎长桩(河南方言,意思是做长期打算)做生意!”
一位来自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中学的张广民老师说,他从小就听说宝丰县有个马街书会,由于交通不便,尤其是马街书会会期只有三天,一直没有机会,这次到河南旅游,听说马街书会景区有常态化演出,便从郑州专门赶到这里,“现在,交通方便了,有了常态化演出,不论啥时候,只要自己有时间,就能到这里听书看戏逛展馆!”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说:“我对马街书会有着深厚感情。从1981年至今,我已经22次来这里。作为演员,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常态化演出的契机,多出精品,多说好书,多演好戏,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情,为民族文化繁荣作出新的贡献,希望宝丰旅游越来越有特色,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马街书会常态化演出是马街书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我们进一步弘扬传统说唱文化,普惠百姓的文化工程、民心工程。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马街书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融合,推动社会进步,让这一文化瑰宝在新征程上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申红霞说。 (郭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