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对秋分时节气象、气候的观测,总结出了许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民间谚语。
“秋分秋分,昼夜平分。”这是描写昼夜等长的民间谚语,说的是到了秋分节气这天,出现昼夜平分,白天和晚上一样长。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被认为是昼夜均等,寒暑平衡的中间点,是“平分秋色”之时。但全国各地的温凉更迭大不相同。秋分时节,北方已不是新凉,而是轻寒。而塞北秋分时已见初霜,“秋分前后有风霜”,所以“秋分送霜,催衣添装。”对于江南而言,通常是“冷至春分,热至秋分。”
关于秋分,中国古代的民谚里用十二个字将它分成三个阶段,即所谓的“秋分三候”:秋分一候“雷始收声”,不再打雷了。古人认为,雷电乃龙所为。春分雷乃发声,秋分雷始收声。而龙,春分登天,秋分潜渊,非常契合雷电的起止时间。秋分二候“蛰虫坯户”,蛰虫们并非完全封闭门户,而是把洞穴垒得结实一些,洞口开得再小一些,等到天寒再封堵洞口,“闲人免进”,安然过冬。秋分三候“水始涸”,不是水体都干涸了,是说夏雨遗存的积水逐渐干涸。秋季降水锐减,河流舒缓了,流水不再湍急,秋气之美,便常在于水之静美。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分,均分了昼夜,平分了秋天,也带来了丰收。因此,秋分也是个五谷丰登的时节,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满眼的金黄和丰收的喜悦。农谚云:“稻黄一月,麦黄一夜”“秋分无生田,准备动刀镰”“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三秋”(秋收、秋耕、秋种)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所以,民间还有一句俗语:“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秋分时节,正值秋收之际,秋收作物主要是稻谷、玉米、棉花、烟叶、芝麻等。要及时抢收秋熟作物,避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
秋分是农民们喜迎丰收的幸福时刻,也是最紧张最忙碌的抢种季节。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了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农谚“粮食不到囤,管理莫松劲。”说的是秋收作物成熟收获期间常会遇到阴雨、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导致作物早衰、倒伏、发芽、霉变等,造成丰产不一定丰收,所以应强化管理,并丝毫不能放松。类似的农事谚语还有“粮食没到手,管理不能松。”此外,人们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下雨以后,天气越来越凉爽,可是,秋分这天下雨,会有什么预兆呢?谚语说:“秋分有雨,寒露凉。”也就是说如果秋分节气这天下雨,那么半个月以后,到了寒露时节,天气就变凉了。而谚语:“秋分有雨天不干。”说的是如果秋分节气这一天出现降水,那么天气不会干旱,预示着近期秋天阴雨不断,雨水连绵。“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则说的是如果秋分这天下雨,而且电闪雷鸣,那么预示着冬天雨雪不会多,是个雨雪偏少的季节。
对于农民来说,秋分也是一个预测年景的节气。“秋分有雨来年丰。”如果秋分有雨,则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利于农作物生长和丰收。还有的谚语说,不希望这天晴朗无雨。“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意思是说,秋分节气这天,最好不是晴天,人们不希望这天天晴,而是希望细雨绵绵,这样的话,将是个好年景、好兆头,是个丰收年!
在民间积累的这些谚语,是劳动人民生产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民间文化宝贵的智慧财富。在没有天气预报的农耕时代,这些谚语就是长期的天气预测,对过去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 王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