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特 刊总第4744期 >2025-03-05编印

《诗经》里的惊蛰
刊发日期:2025-03-05 作者:  语音阅读: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当惊蛰的第一声春雷乍响,仿若时光的指针悄然拨回到千年前的《诗经》时代,为我们揭开那段古老岁月里惊蛰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得以窥探其中蕴藏的诗意与深情。

  在《诗经》的浩瀚篇章中,惊蛰是农事活动的盛大开篇。“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这里的“三之日”“四之日”,恰恰对应着惊蛰前后的日子。农人们在此时便忙碌起来,精心修理农具,满怀热忱地踏进田间,开启一年辛勤劳作的征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惊蛰时节的自然景象,在《诗经》中也有着生动且细腻的呈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惊蛰过后,桃花宛如绚烂的云霞,在枝头肆意绽放。桃花不仅将大地装点得如诗如画,更是爱情的美好象征。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年轻男女在桃花树下不期而遇,互诉衷肠,桃花静静见证着他们的浪漫与甜蜜,为爱情增添了一抹温柔的色彩。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惊蛰时分,气温逐渐回升,仓庚鸟,也就是黄鹂,在枝头欢快鸣唱。它们清脆悦耳的歌声,宛如春天奏响的美妙乐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仓庚鸟的欢啼,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也为《诗经》所描绘的世界增添了灵动与活力。除了仓庚鸟,还有许多小动物也在惊蛰的感召下,纷纷苏醒。蚂蚁开始忙碌地穿梭于巢穴与外界之间,搬运着食物;蚯蚓扭动着柔软的身躯,在泥土中翻耕,为土壤疏松透气,助力庄稼茁壮成长。

  在《诗经》里,惊蛰还承载着古人深厚的情感。“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惊蛰过后,妇女们相约来到田间,采摘芣苢。这看似简单的劳作,实则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庭的美好祝福。芣苢在古代被视为能带来多子多福的植物,妇女们在采摘时,心中满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上空,为惊蛰增添了一抹温馨的气息。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诗经》里的惊蛰,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与尊重。他们通过对惊蛰时节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总结出了一套适应时节的生活方式和农事经验。这些经验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翻开《诗经》,静静聆听惊蛰的声音,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美好。(聂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