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艺·副刊总第4836期 >2025-07-28编印

捅马蜂窝
刊发日期:2025-07-28 作者:  语音阅读:

  自然界马蜂有许多种,中国有记录的就有几十种之多。但在我们中原地区,最常见的就是长脚马蜂、狗屎虫马蜂、黄肚子马蜂、大虎头蜂、蜾蠃蜂等。马蜂属膜翅目昆虫,主要捕食昆虫,如蝇类、蜻蜓或腐肉等。  捅马蜂窝是许多顽皮男孩的夏日游戏。也时常有被马蜂蜇住的经历。

  记得小时候,我老家青石垒的院墙上边有几只狗屎虫马蜂在来回飞舞,像是在寻找合适的缝隙建巢。这是一种比蜜蜂体型细小的马蜂,不到一公分长,身体黑色较多,它们建的蜂巢像牛舌头形状,被它蜇一下只是一个红点,不疼也不肿。因为危害不大,我们最喜欢找它的巢。

  比狗屎虫马蜂厉害的是一种黄肚子马蜂,体型几乎比蜜蜂大一倍,有两公分长,腹部几乎占了身体的三分之二,毒性很强。它们的蜂巢有的像莲蓬,有的像球形,悬挂在屋檐下或者树枝上。在农村,几乎每家都有过与黄肚子马蜂做邻居的经历。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大舅家堂屋门口正上方屋檐下有一个马蜂窝,发现时有小茶碗那么大,有几十只马蜂。后来越来越大,竟长到小铝盆那么大,有上百只马蜂。天天嘤嘤嗡嗡,攻击性还很强,蜇住人特别疼,身上肿个大疙瘩,小孩子疼得直跺脚。既然不能和平共处,让人讨厌,那就要想办法除掉这一窝祸害。火攻不行,怕烧了房子。于是晚上趁马蜂都回巢休息,大妗子烧开了一锅水,我大舅端起一盆开水猛地泼向马蜂窝,泼了之后赶紧进屋关门。停了十几分钟,听不到马蜂飞舞的声音了才打开门看看战果。一地的死蜂,房檐下只剩下一个蜂巢,搭上梯子赶紧摘下来。第二天,表姐挑出半盆蜂蛹,中午大妗子炒给我们吃,蛋白质多,吃着特别香。

  我捅马蜂窝的经历就没有这样幸运了。村西头一棵老槐树上有一个碗口大的蜂巢,我也没告诉别人,就准备了一根长长的高粱秆去捅掉它。爬了五六米高,站在大树杈上,仰脸对着蜂巢用高粱秆猛捅,结果第一下没有捅掉,我准备捅第二下。这时一只黄肚子马蜂像轰炸机一样飞过来,在我头顶狠狠蜇了一下。当时只是感到像被针扎了一样疼,赶紧扔掉高粱秆,迅速爬下树往家跑。到家也不敢告诉大人,强忍着疼用肥皂水洗洗,然后抹上点牙膏止疼消肿。这一次冒险经历让我彻底明白了“捅了马蜂窝”的含义。怪不得美国的F18战斗机叫大黄蜂呢!

  最厉害的还属虎头蜂。它的体型比黄肚子马蜂还要粗大,有二三公分长,性情凶猛,攻击性极强,伤害也更大更严重。它是肉食性的,经常咬食蜜蜂等小昆虫。它的巢一般在山坡的土里,或者是灌木丛里,很难发现也很难搞到。没有专业设备,没有专业技能,谁也不敢去惹它们,那是会要命的。每年的新闻都会有报道,山区的群众劳动过程中惊动了虎头蜂有人被蜇死。我们老家村子中间有一棵大槐树,两三个人才能合抱,树龄有六七百年。树干中间有一个洞,虎头蜂在里面结了窝。夏天人们乘凉时,不小心会被蜇住,脸肿得像和面盆,眼肿得像灯泡。小孩子疼得满地打滚,肿气几天才消。记得有一次不知谁家的驴子惹着了虎头蜂,被几十只蜂围攻,差点被蜇死。因此,大人交代小孩子千万不要去惹它。大伙想用火攻,怕把树烧死;往里面灌水,又怕树心腐烂了。后来想了一个办法,趁晚上虎头蜂都进窝休息了,我们每人手捧一把泥,快速把洞口糊住。满以为斩草除了根,可不久虎头蜂又进进出出,只好敬而远之。

  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有一年,我已经上高中了,下地除草时路过一个大坟包,看见一只虎头蜂从迎春花枝条丛中飞出来。冒险心理压倒了恐惧,也忘记了过去的教训。想着头戴草帽、身穿厚衣服,手中有锄头,就使劲用锄头刨了一下,轰的一声飞出几十只虎头蜂。我立马扔了锄头趴在地上一动不动,静待它们稳定情绪飞回巢穴。可是有一只虎头蜂盘旋了一会儿还是发现了我,就不留情面地在大腿上蜇了一下,以示警告。我感到钻心的痛,眼冒金星,也只能咬紧牙关不敢动。好在别的虎头蜂没有继续攻击,等了好一会儿没有嗡嗡声了,我才慢慢慢慢爬起来离开。远离危险之地后,就赶紧去找蒿子,用蒿子叶的汁液拼命擦肿起来的大包,头似乎有点眩晕,地也锄不成了,狼狈不堪地回家了。到家又是抹药,又是拔毒,一周才消了肿,还落了个疤。

  自此,我对马蜂产生了恐惧,再也不招惹任何马蜂了。(赵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