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艺·副刊总第4864期 >2025-09-09编印

白露暖秋色
刊发日期:2025-09-09 作者:  语音阅读:

  过了白露,夏天的热才算真正收了尾,风里都带了秋的软和。暑气像被慢慢抽走似的,清晨出门时,脚边的草叶上、行道树的枝叶,总凝着些细碎的白露——不是什么“大自然的眼泪”,而是夜里潮气遇了凉,悄悄聚成的小水珠。

  其实,在天刚蒙蒙亮、夜色还没全散,这些露珠就显了形。趴在地上看,叶片上的水珠滚来滚去,太阳刚冒头时,能映出细碎的光,像撒了把碎钻。风一吹就晃,有的顺着叶尖滑落下来,悄悄渗进土里;有的挂在草尖上晃悠,碰着旁边的叶儿,就“嗒”的一声,汇成一颗大钻石。

  到了夜里,月亮把光洒在露珠上,倒比白天更显亮些——静悄悄的院子里,草叶上的水珠泛着淡白的光。这时候就总想起杜甫那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倒不是刻意念诗,是风里的凉、叶上的露,混着月亮的光,忽然就勾出点念想:小时候这时候,奶奶嘴里开始念叨着“白露凉了,夜里要盖薄被”。眼下露还是一样的白,只是身边的人远了些。

  岑参也写过白露:“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我家老院子里以前就有棵梧桐树,白露一到,叶子上挂着露珠,顺着叶脉往下淌,把深绿的叶子浸得发亮,倒真像披了层碎玉。至于蝉鸣,这时候的蝉声早没了夏天的躁,慢悠悠的,像怕惊着露水似的,白天藏在叶缝里叫两声,傍晚风凉了,倒叫得更清楚些。

  说起白露,总绕不开枫露茶。《红楼梦》里贾宝玉天天早上要喝,其实就是白露时节采的秋茶,乡下人家都叫“白露茶”。春茶太嫩,喝着偏淡;夏茶又涩,咽下去喉咙发紧;唯有这白露茶,叶片里攒了些秋的劲儿,泡开后茶汤是琥珀色,入口先是淡淡的香,咽下去又回出点甘来,像把秋天的清爽都揉进了杯子里。难怪俗语说“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早上就着窗边的露光喝一杯,连脑子都清醒了。

  白露就是这样的节气,不似立夏那样热闹,也不像立冬那样冷硬,就安安静静地把秋的好铺展开来——风凉了,露白了,蝉声软了,茶也香了。出门时得添件薄外套,夜里盖被要拉到胸口,这些细碎的提醒,倒比节气的名字更实在。要是有空,不妨在清晨蹲下来看看草叶上的露珠,或是泡杯白露茶坐着晒晒太阳,听听风里的蝉鸣——这些都是白露给的小温柔,不张扬,却让人忍不住想把秋天的好,慢慢揣在心里。  (裴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