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艺副刊总第4884期 >2025-10-21编印

秋收遇上连阴雨
刊发日期:2025-10-21 作者:  语音阅读:

4版10-21-2.jpg

  秋收志愿服务队穿着雨衣在为民掰玉米。郭明远 摄

  秋庄稼成熟的季节,应该是充满丰收和喜悦的。然而对于华北、黄淮地区的农民来说,一场不合时宜的秋雨翩然而至,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空气湿漉漉的,被褥潮湿不堪,院里院外长满了青苔,仿佛进入了江南的“梅雨季”,给今年的秋收蒙上了阴霾。

  据统计,从9月16日到10月17日,秋雨时大时小,几乎没有间断过,创下了河南历史新高——1961年气象记录以来的同期最多阴雨天数。全省的总降水量也刷新了新纪录,349.6毫米的降雨量,是常年同期的近3倍。

  秋收遇上连阴雨。2025年的秋天,注定是一个难过又难忘的季节。

  连续的阴雨,多年干涸的河沟流水了,大小水塘满塘了,农田已经吸饱了水,多余的雨水无法及时被土地吸收,庄稼泡在水里,形成渍涝,土地不仅湿滑,更是无比松软,以至于农机无法进田作业。疏通沟渠,机械抽水,成为田间一景,严重影响了秋收的进度。 

  如果不能及时抢收,玉米棒子长期暴露在阴雨中可能发霉,霉变的玉米无法售卖,农民们半年的辛苦以及前期投入的种子、化肥、水电、农药等经济成本也就付之东流。传统的农机多是轮式收割机,往年它们可以“大显身手”,而今年它因田地湿滑、轮子窄,在泥地里机收也是寸步难行。

  为了应对连阴雨的影响,财政部联合农业农村部日前专门下拨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支持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7省受灾地区加快开展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等工作;河南省迅速响应,投入7980台履带式收获机、4963台烘干机,设置了2900多个粮食烘干点,助农保粮;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也到河南调研,指导秋收工作……

  中共宝丰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同舟共济克时艰 党群连心保秋收——关于号召全县党员干部秋收抢收的倡议书》,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争做抢收“排头兵”“主力军”“智囊团”。

  一时间,各乡镇的党员干部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下沉到乡村、田间地头,帮助特殊农户抢收。履带式收获机纷纷进地作业,在突突的轰鸣声中,为秋收赋能。还有不少村民们采用最原始的纯人工收获方式进行秋收。他们穿着厚重的雨衣,钻入将近两米高湿漉漉的玉米地里,一棒棒的掰下玉米棒子,然后再用篮子㧟、用担子挑、用袋子扛,运到地头,再装车送往粮食烘干点,展开一场雨口夺粮、与天争时的秋收攻坚战,共同谱写了一曲党群同心、三级联动、雨口夺粮的进行曲。

  “这连阴雨我几十年都没见过。那天,领导们冒着雨帮俺薅花生,要不然,遇到这天气,俺这个老太婆真不知道今年咋收秋!”10月16日,我县石桥镇水泉村82岁高龄的村民余花兰感动地说。

  目前,我县秋收已近尾声。但田野上的活计亦然很繁重,麦播工作已近眼前。俗话说“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10月23日就是霜降节气。秋作物秸秆满地、田地里还有积水也无法耕播,今年种麦推迟已成定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看到秋收的艰难,我们应倍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把厉行节约、勤俭持家放在首位、落到实处。同时也祈盼早日迎来天气晴好的日子。  (梁国强)